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句子 > 经典的句子 > 青春记忆:70后、80后、90后读书的那些事

青春记忆:70后、80后、90后读书的那些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7K 次
青春记忆:70后、80后、90后读书的那些事
现在,很多人都会拿70后、80后、90后三代人作比较,有人说,记忆像一堵墙,可以翻阅却不可以跨越。翻阅的只是时间,却翻不掉记忆的身影。只是,很多时候,人们心中泛黄的记忆就如羞涩的孩子,静静地留守在人们心灵的角落。有时,偶尔的一抹阳光,就可以让这些泛黄的记忆一下子鲜活起来。

关于读书,有很多比较经典的格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80后朋友每天坚持阅读。那么关于读书、阅读这方面,这三代人都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70后的小人书摊:放学后那最惬意的时光

“记得小时候,路边经常会看见小人书摊。书摊儿的老板用小车推着扁平的长方形箱子,常常在公交车站附近停下。将箱子两扇打开,一排排小人书整齐的码放在箱子里。一毛钱可以做一趟公交车,却可以坐在小马扎上看两本全新的小人书儿。我常常为了看书,花掉坐车的钱,然后花四五十分钟走回家,对我来说那就是记忆中最早的租书店了。”这是70后网友“叶子”青少年时期关于租书店的回忆。

时至今日,再谈起小人书,连很多80后都没什么印象,小人书已经成为继瓷器、书画、钱币、邮票之后的第五大收藏热点。最初那些价格低廉的小人书有时甚至千金难求,但无论价值几何,对与叶子年龄相仿的那一代人来说,小人书是暖阳下眯着眼睛阅尽精彩故事后的满足,是瞒着父母偷偷花掉那一毛钱后心里的忐忑,是学生时代放学后最惬意的美好时光。

80后的租书小店:租本书弄得像做贼

伴随着小人书摊的没落,随之兴起的就是“丛大爷们”经营的租书店。武侠里的金庸、古龙;言情里的琼瑶、席慕蓉;科幻小说的卫斯理;侦探小说的金田一似乎构成了那时书店里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在学校附近,男生也好、女生也罢,进书店前总要左右张望一番,确定附近不见老师的踪影后,一溜烟的溜进书店,将小说偷偷的藏在衣服里带出书店。5毛钱厚厚的一本,却只能看一天,隔天就得多花钱,这样的规定让孩子们想尽办法尽快把书看完。

“外面包着语文书的书皮,自习课时趁着老师不在就偷偷的看,还经常被老师发现。那时候总觉得老师火眼金睛,长大了才知道,已经泛了黄、打了卷的武侠小说,再怎么伪装也能一眼看得出来。”80后的小王笑着回忆他的租书生涯。

90后的电子书城:没了书香,少了温度

随着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租书店也逐渐消失。“想看什么就下载什么,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晚上看书也不用特意开灯,看完了随手把iPad一关,倒头就睡,那多方便。而且,也不用砍树造纸印刷,多绿色环保。哪里还用特意去租书、还书。”1990年出生的琳琳是个电子书迷,大学四年琳琳看了上千本小说。既方便又省钱,是琳琳选择看电子书的主要原因。

可琳琳的父亲却不喜欢电子书:“大一的时候,她跟我推荐《鬼吹灯》,让我用iPad看,屏幕晃得我眼花,于是就上书店买了实体书。等我把书买回来,看完了,想跟她探讨探讨时,她却告诉我,《鬼吹灯》她早删了,因为占内存。”原本想与女儿交流一下读后感的父亲,顿时觉得冷水泼头。“不是说电子书不好,可我总觉得数字化的图书不仅没了油墨的书香味,也少了人与人交流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