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句子 > 经典的句子 > 最后一批80后都奔三了,这30年的春节记忆每一幕都依然历历在目

最后一批80后都奔三了,这30年的春节记忆每一幕都依然历历在目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4W 次

“再也没有二十几岁的80后了!”

最后一批80后都奔三了,这30年的春节记忆每一幕都依然历历在目

30年前的2月5日,农历戊辰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当晚20:00,第七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准时开播。47岁的赵忠祥和39岁的姜昆都是第五次作为主持人登上春晚的舞台,28岁的宋丹丹则是首次亮相春晚,《懒汉相亲》是她在这个舞台上的第一个作品。

这一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21.58%,出生人口为2513万人。

2010年,中央电视台在电视指南频道数字飙榜节目中制作了80后回忆节目《生于80后而立之年》。播出的九年后,最年轻的80后也步入而立之年。

三十年间,香港与澳门相继回归,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继成功发射神舟五号后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六七八号,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第41届世博会、第11届和第16届亚运会,80后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年轻的一代,而今最年轻的80后也奔三了。

春节已至,这最后一批80后,对春节又有着怎样的回忆?

春运:火车硬座vs中国高铁

从火车硬座到中国高铁,对于春运,这批年轻人亲身感受到交通的发展,高铁拉近了他们和家的距离。

“2009年是我上大学后第一次回家过年,参加了春运,体会到了买票的艰难。发过qq空间状态说买票难的事儿,不过实际上我读大学的时候已经很好了,陆续很多地方通了高铁,坐票也买得到。但是现在吧,广州回武汉的票还是秒光,买不到高铁二等座票,要么选贵了一千块的商务座,要么只能买翻了四倍的飞机票,月底前我们公司还有好多人没买到回家的票,这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倒是没什么变化。”

“当时网络不发达,都是通过学校订票,只能订到硬座。应该是第一年上大学回家第一次体验了春运,当时和一个师兄、一个同学从北京坐硬座回家,得28个小时。那个时候智能手机不发达,一路上聊天、打牌、吃,挺开心的,跟临近的乘客混得也比较熟。但是,因过道都是人,上卫生间比较困难;晚上睡觉也比较累,第二天脖子和手都是僵的;不怎么能走动,腿也浮肿。”

“08年9月离家读大学,那一年开始有回家的概念。我在珠海上的大学,回家只能坐大巴,赶上了春运特别塞车,回家的路变得很长,当时的心情很兴奋,又很着急。也是这个时候让我觉得,还是在父母身边好,什么都有得吃,饭菜还是家里的香。以前每次要离开家,就很想哭,担心爸妈的身体等等,毕业后就决定回家乡工作了。”

春晚:全家坐等vs背景音乐

春节的仪式感,少不了春晚的倒计时。

“对小沈阳的小品《不差钱》印象深刻,和谁一起看已经不记得了,但我记得是09年的春晚作品。印象比较深的是小沈阳的装扮比较‘雷人’,穿着苏格兰裙,姿态妖娆,‘娘里娘气’地说话。另外,对他在里面说的这句话也比较印象深刻:‘人生一辈子短暂,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过去了。’映射了一些人生感悟。”

“早年家人喜欢看赵丽蓉的,后来就是赵本山几个,近几年的我都没看过了,会和家人们一起在放着春晚的电视机前围坐着。也还记得很久以前,周杰伦上春晚唱龙拳、青花瓷。春晚对我记忆的烙印,完全就是传播学里的子弹靶子理论,一方面年纪小,另一方面当时也没啥娱乐性的媒介。小时候可能在倒计时时会心跳加快,一直到高潮,然后就开始失落了。因为过了除夕,就意味着要写作业了,我只有在除夕前一天到春节这三天不用写作业。”

“这一年依然在广州过年,应该和往年一样的逛花街(年年岁岁花相似),游海心沙。不同的是年龄又大了一岁。在老家的话,过年春节贴春联,做大粽子、做年糕,初一凌晨发鞭炮、一家之主必须早起到河里挑一担水及采集桃枝或龙眼枝(水放缸里,新鲜树枝插大门两旁门缝上)。印象中那些年(小时候)的春节都没有春晚的陪伴哦,偏远的大山深处需要劳作或其他的,也不知道春晚。”

拜年:飞信短信vs微信红包

他们曾守着零点,用半按键半屏幕的手机编辑一条短信、一条飞信给恩师好友带去新年祝福。如今祝福还是微信抢红包来得实在些,还不忘盗图精修发朋友圈。

“第一台手机是08年购买的,半按键半屏幕的手机。记得当时飞信很流行,基本是在新年将近12点的时候给通讯录里的朋友同学师长挨个发短信,短信内容基本是自己编辑的文字。反而现在过年,除了长辈、老师外,会微信发祝福之外,其他少了,都是在朋友圈发个新年祝福+“盗图”(精美图片),取而代之的是在群里各种发红包、抢红包。”

“第一台手机是诺基亚3310。黑白屏手机时代,亲友之间流行复制各种祝福短信,后来就变成了共享好看的彩信。现在呢,就是抢红包,以及各种薅羊毛的攻略,小城市亲友过年还挺乐于玩这些的。感觉这些技术媒介,影响大家过年的方式,比想象的节奏更快。”

年货:手工制作vs超市网购

以前家里忙活做各类饼食就提前嗅到春节的气息,回家拜年也不忘买些特产捎回去,现在习惯网购,各种春节大礼包直接邮寄到家。

“旺旺大礼包、徐福记、利是糖,饮料有可乐、雪碧、新奇士、露露、椰子汁,有时候也有健力宝和隐雪。除了这些,家里过年瓜子、开心果、话梅都会准备一点。近几年家里糖果类年货都是我来买了,依然会准备点糖果、瓜子和开心果,但有些品类买得少了。现在大了,这些平常都能吃得到,不像以前小时候,总觉得这些就是过年才能买。大人会说过年过节才能买饮料,长大了更注重养生了,备年货时我自己也会减少买碳酸类饮料,换成果汁这些。”

“我是潮汕人,过年家里会拜拜,以祈求来年阖家大小平安顺遂。不过以前农村或者城市周边很多拜祭用的传统粿类都是家家户户手工做的,家里也总有亲戚朋友会亲自做粿,我们家过年就会吃到我阿姨做的手工粿。现在长辈都上了年纪,偶尔会做,年轻人基本都不会做。而且物质条件好了,大家都去超市买年货,像茶叶和烟等。”

“以前过年(家里)都会自己手工做的芝麻饼,糯米小吃,粽子,现在基本上是网络买的坚果,蛋糕,饼干,巧克力之类的。”

心态:兴奋期待vs年关难过

春节一过就真真正正踏入而立之年,这一年里,也许对生活、工作的感悟都有了变化,迎接这新的一年,你们准备好了吗?

“估计父母亲会催嫁了吧。除了心态上更从容之外,貌似其他也没什么变化。自从工作以后,比较喜欢将春节假期当做休息时间,没那么喜欢走亲戚。”

“对我来说,年味从小学毕业之后就结束了。小学时的年夜饭前,在大院子里看各种烟花,自己也会去放,然后就是和大人一起吃饭,看春晚,去小伙伴家打小霸王。我觉得最有年味的几个项目是:炸丸子、放烟花、看春晚、通宵打小霸王。最重要的是那时候的心境吧,无忧无虑,没有生活的压力,不用考虑寒假作业,什么都可以抛在脑后。随着小学毕业,搬了家,小伙伴都散了,没有这些传统项目后,对一个孩子来说,就没什么乐趣了。之前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过年更让人兴奋的,但是幸福的时光很短暂,除夕过了对我来说,年就过完了。”

“对北京奥运会翌年,也就是2009年春节的印象比较深刻。2008年虽然事儿多,哪怕是雪灾和地震(我老家湖北是雪灾受灾区,地震也有震感),但能感觉到,大家是乐观的、热血的、积极的,也为奥运会感到自豪和骄傲。这种感觉一部分来自春晚吧,毕竟春晚会对过去一年做总结。大家都觉得,生活会越来越好。”

“我家过年的环节几乎没什么变化,变的应该是心情吧。以前小时候真的超级期待新年,有好吃的、新衣服、新鞋子,还会帮妈妈贴对联。”

你的春节记忆又是怎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