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句子 > 经典的句子 > 教育制度创新与创业人才的培养

教育制度创新与创业人才的培养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8W 次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规模突破2300万,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1%,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进一步推进教育制度创新,创新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提升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快创业人才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国大学生中实施创业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制度创新与创业人才的培养

一、教育制度创新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教育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招生就业制度、人事分配制度、后勤保障制度、质量评价制度和内部运行机制等,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教育制度创新是全方位、立体式的系统工程,应分层次、有步骤推进,每一层次都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必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在教育制度创新的宏观层次

在经费投入制度、教育管理体制和考试选拔制度等方面,一直没有停止改革和探索,就经费投入制度而言,国家建立健全教育法律法规,切实保证教育事业经费的必要投入,同时鼓励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保证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在教育体制方面,早在1985年就开始实行地方为主、分级管理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90年代中后期高等院校布局的结构重组、资源整合,推进“211”工程、“985”建设工程,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效益、规模、质量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考试选拔制度方面,从全国统一高考到各省市单独命题,发展到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试点,考试选拔制度日趋人性化、多样化、规范化。

在教育制度创新的中观层次

主要针对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需要解决的是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管理,提高服务,将办学权真正落实到各级各类高校。有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长官意志严重,将人财物管得过严、控制得过死,尤其是沿袭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严重制约高校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战略高度,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校长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真正行使学校改革、发展与管理的统筹权、决定权。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之后,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迫使教育主管部门重新审视教育制度存在的弊端,如举办高职高专教育全部交由省级统筹,开始尝试部分省市的春季高考,各省市3+ X综合能力考试个性化等。

在教育制度创新的微观层次

涉及高校和所有教职员工,教育制度创新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固然十分重要,但教育制度创新的重点应真正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到学校和每一名教师。在人事分配制度方面,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公开选拔、优质优酬制度为激励人们提升素质、迎接挑战,在全社会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制度氛围。学校对推进教育制度创新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塑造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形成有利于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体制。每一名教师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自觉执行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评价考核制度、培训进修制度,鼓励发展创新思维,更新教育观念,崇尚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

二、实施创业教育必须以教育制度创新为重要保证

积极开展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以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创业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实施创业教育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在当代大学生中实施创业教育的战略定位

第一,实施创业教育,创新大学生的就业和择业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逐步实现大学生由被动就业转变为自主创业,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第二,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通过引导创业者创办实业促进社会财富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积极融入全球化,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率先崛起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第三,实施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迎接高等教育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挑战,倡导和推崇创业实现梦想,奋斗成就人生的创业精神,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创业环境。第四,实施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投身创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新型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梯度转移以及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将给创业者提供商机,逐步内生和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创业者,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第五,实施创业教育,对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进一步深化对创业教育的再认识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追求,这是一种反映时代精神,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反映了人们对教育本质及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对教育活动的价值规范。其特征表现为:第一,创业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人的创新内在潜质存在于人的主体性当中,创业教育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动的主体。第二,创业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创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是核心和灵魂,通过创业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品质、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是促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第三,创业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创业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个性特点,注重完善学生健康、健全、完整、统一的人格。第四,创业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从价值取向上看,创业教育是以追求职业理想与事业成功为价值的“明天教育价值观”,在人文本质上培养出真正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教育,学生不仅能以批判的精神传承人类历史的文明成果,而且能以与时俱进的创造能力发展和丰富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更为重要的是以巨大的创造潜能去超越历史和现实。

实施创业教育需要依托教育制度创新

创业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所提倡的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具体体现。实施创业教育是一项综合改革与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适应教育转型期要以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管理体制为重点,以教育创新促进创业教育。具体为:第一,教育观念的创新。确立科学的人才观与全面发展观,将培养创业型人才作为学校的主要目标,充分调动和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质。第二,教育内容创新。按照超前性与新颖性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了解世界的最新动态,抓住机遇,把握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第三,教育方法与手段创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推动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第四,教育评价机制创新。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督导的权威性,在考试选拔制度改革中要因材施教、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第五,师资队伍创新。高校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创业素质,尤其是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第六,管理体制的创新。真正落实办学自主权,切实让高校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教育职能,给予学校宽松的办学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创业人才培养的机制和体制。

三、加快培养我国21世纪复合型创业人才的理性思考及对策选择

教育制度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创业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培养创业人才,不仅要推进教育制度创新,而且要全面实施创业教育。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求新思变、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品质,体现的是一种非智力特征和综合素质。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创业人才培养工程,构建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与体制

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业人才,要提供创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和成才环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立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创业教育经验,构建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人才为基本价值目标的教育内容和思维方式。为了实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必须进行全方位地改革与创新:从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从课程教材内容改革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从学生评价、质量考核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推进。坚持一切以学生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才评价体系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为重点,具体落实到学校管理方面,应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化、大众化、品牌化发展要求,打造教育品牌,形成健康文明、宽松和谐、务实高效、激励上进的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优良的学风和校风,为创业人才的培养营造宽松的环境和浓厚氛围。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创业教育研究,创新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适应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和国际化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学科、专业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有机融合,改革现有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理念的有机统一;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使学生的主体性和开拓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要形成健全的机制,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模块,配备必要的师资,投入一定的经费,实施全面的考核。要将创业课程、创业论坛、创业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形成创业教育的立体网络,实施创业教育的内容包括创业风险、创业心理、创业技巧、创业能力、创业理论、创业指导、创业法律法规等,逐步将大学生创业教育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社会应提供创业政策、融资和技术支持。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掌握科学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大学生创业论坛,并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成功的创业案例,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青年创业大赛、电子商务大赛、广告创意大赛等,积极投入创业实践活动,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育资源,让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了解创业,在创业实践中增长创业才能。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形成支持和激励创业合力,各级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创造优化和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制度环境和政务环境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大学生具备创业技能,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近几年各地纷纷建立工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但缺乏创建如美国硅谷性质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可推广上海、天津等地的做法,将大学生就业创业纳入全社会就业创业的系统工程,让大学生在创业方面享受必要的优惠政策,通过创业风险投资由政府提供担保,青年创业基金支持和引导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创业,建立有关专家的决策咨询与技术指导制度,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管理中的项目选择、市场论证、营销管理等问题。国外研究表明,创业风险投资机制的有效运行,是科技型企业创业成功的关键,大学生创业科技含量高,在建立政府和社会支持创业体系方面,应大胆尝试新的投融资机制,通过发挥地方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职能,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与服务。

正确引导,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培训、创业教育、创业实践扶持的工作力度,构建完善健全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论述深化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时强调: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我国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将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从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大学生、下岗工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创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大体系中相辅相成的子系统,只有三个子系统的有序协调和均衡发展,才能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社会在对待下岗工人就业和创业方面投入力度较大,成效也是显著的,但在鼓励大学生创业和现代农民自主创业方面略显单薄,各级政府应统筹兼顾、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系统地搭建高素质大学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创业培训的平台和载体,加强创业就业服务指导,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完善的创业培训和创业开发支持系统,构建完善健全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大批创业型复合人才,共同构筑人才高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