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名言 > 名人名言 > 孙子兵法经典名言

孙子兵法经典名言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9W 次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经典名言

势者,因力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计篇第一>>

兵闻拙速,未睹工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兵贵胜,不贵久.----<<作战篇第二>>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不得已也.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篇第三>>

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形篇第四>>

十大名句:

1、故 兵 无 常 势, 水 无 常 形; 能 因敌 变 化 而 取 胜 者,谓 之 神。

这是孙子兵法《虚实篇》中的内容。本人认为是最经典的名句。故把他排在第一位。曹操曰:势盛必衰,形露必败,故能因敌变化,取胜若神。其实,这句话的含义远远不止这些。他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要时刻冷静科学地分析当前的局面。对局面的微妙变化都应当了如指掌。只有根据局面的变化而不断改善应对方式才是最好的策略。

2、是 故 百 战 百 胜, 非 善 之 善 者 也 ; 不 战而 屈 人 之 兵, 善 之 善 者 也。

本句出自第三篇《谋攻篇》曹操曰:未战而敌自屈服。把他放在第二位是有道理的。这样的思想对于战争的理念达到了一个顶峰层次。不管什么斗争。就是全面胜利都不是最好的结果。只有不战而使对方心悦诚服才是最佳效果。这是战略层次的顶点。也是老子某些思想的典范。在商战、交友、及竞技中。实际上强调的就是征服对方的心。让对方心诚、心服到骨子里。这种效果自然是最高境界了。

3、凡 战 者, 以正 合, 以 奇 胜。 故 善 出 奇 者, 无 穷 如 天 地, 不 竭 如 江 河。

本句出自第五篇《势篇》。〔曹操曰:正者当敌,奇兵击不备〕。之所以把他排在第三位。是因为后来唐太宗与李卫公(李靖)问对。专门对孙子兵法中‘以正合、以奇胜’做了探讨。而且水平极高。把‘正’‘奇’的辩证关系阐述的相当透彻。指出了有时看似‘正’实质却是‘奇’,有时看似‘奇’他却是‘正’。‘正’可以转化为‘奇’,‘奇’可以转化为‘正’。 “奇正相变,循环无穷”,归结到一点,“孙武所谓‘形人而我无形’,此乃奇正之极致。”虽然用兵在于出其不意,但在预备阶段却应该“教正不教奇”。可见李靖对于兵法之变,谙熟于胸,难怪他一生能有战无败呐!“教正不教奇”。也正是我们事业和学业应当坚守的道理。只有‘正’通者才能出‘奇也’。

4、知 彼 知 已 者, 百 战 不 殆; 不 知 彼 而 知 已, 一 胜 一 负 ; 不 知彼, 不 知 已, 每 战 必 殆。

本句可以说是普通大众最熟悉的名句了。也是出自《谋攻篇》。其名声虽大,但是也只能排在第四位。核心就是要求斗争者要通晓敌我情况。这是对情报、资料的高要求。

5、攻 其 无 备, 出 其 不 意。 此兵 家 之胜, 不 可 先传也。

这是兵法中第一篇《计篇》的名句。其意为:攻击对方的方式既要找到对方没有物质准备的地方,更要找到没有心理准备的地方。如果二者都能找到。必然有丰硕的成果。所以不但要研究对方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要研究和推测对方的精神条件。也就是对方的策略、战术、方案。只有在这些策略、战术、方案中找到对方没有顾及到的地方。斗争胜利的可能性才更大。这个名言从反方向思考就是自己要准备充分,考虑周全才不会被对方攻击。

6、故 兵 贵 胜 不 贵 久。故 知 兵 之 将,民 之 司命, 国 家 安 危 之 主 也。

这是兵贵神速的理念。是第二篇《作战篇》。〔曹操曰:久则不利。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也。〕即作战只求胜利,作战久了会挫伤战士士气,进攻敌人的城池也会缺乏战力,国家的经济也会受到巨大的消耗,其他国家也会趁虚而入。所以为求用兵精巧而进军缓慢,最终胜利的战例,从来没有听说过。

7、昔 之 善 战者, 先 为 不 可 胜, 以 待 敌 之 可 胜。 不 可 胜 在 己, 可 胜 在 敌。故 善 战 者, 能为 不 可 胜, 不 能 使 敌 之 可 胜。 故 曰: 胜 可 知, 而 不 可 为。

本句出自第四《军形篇》。这是一个辩证的胜败关。孙子提出要战就要先做到自己不可战胜。同时等待和寻找战胜敌人的机会。所以说不可战胜主要看自己做到没有。要胜敌人主要看敌人是否有破绽。所以胜负是可以知晓和判断的。但是不能强求。这个观点实际上很有现实意义。很多人出于热情,做了不少勉强而为之的事情。

8、是 故 胜 兵先 胜 而 后 求 战, 败 兵 先 战而 后 求 胜。 善 用 兵 者, 修 道 而 保 法, 故 能 为 胜 败之政。

本句出自《形篇》,其意思大致就是‘胜兵’之军队通过先制造胜利的态势然后向敌人挑战展开进攻,‘败兵’之军队被迫先行作战然后设法谋求胜利的态势转向防守。修道保法的理解曹操说的还是很正确。先修不可胜之道。而再保法度。从商战、交友、竞技角度看就是要坚守一些不败的原则。锤炼一些实用的礼数和方法。

9、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兴军,将不可以愠(yun,怒也)用战;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

本句出自第十二篇《火攻篇》。这是典型的告诫‘感情用事’者的经典名句。由此可以看出,以利为动,是孙子重战慎战思想的核心,是《孙子》对待战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孙子从战争的严酷性和可能引起的后果出发,站 在现实主义的立场上,本着安国全军的根本目的,以军事家应有的理智和应负的责任,提出上述重战、慎战、备战的理论。

10、故 为 兵 之 事, 在 于 顺 详敌 之 意, 并 敌 一 向,千 里 杀 将, 此 谓巧 能 成 事 者 也。

这一句出自第十一篇《九地篇》。(曹操曰:佯,愚也。或曰:彼欲进,设伏而退;彼欲去,开而击之先示之以闲空虚弱之处,敌则并向而利之,虽千里可擒其将也,并兵向敌,虽千里能擒其将也,是成事之巧也。一作是谓巧攻成事)这里,“详”通“徉”,意思是说,用兵打仗之事,在于佯顺敌人的意图,集中兵力于一处,就能战而胜之,这就是所谓的打胜仗的巧妙之处。《兵经百篇·顺》中也说:“大凡逆之愈坚者,不如顺以导瑕。最经典的故事当属《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用的就是‘顺详敌意,并敌一向’的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