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句子 > 经典的句子 > “难得糊涂”溯源

“难得糊涂”溯源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4W 次

  清朝名士郑板桥有一句名言——“难得糊涂”,流传很广。初看起来,此话说得有悖常理、荒诞不经。当然了,人人都想聪明而怕糊涂,板桥却道“难得糊涂”,“糊涂”既“难得”,就成了珍稀品,成了一种追求的对象。故自板桥先生此言一出,许多文人雅士、达官贵人、鸿儒巨商,就恭恭敬敬地把它书为条幅,悬挂于厅堂之上,奉为格言警句,顶礼膜拜。就那么几个看起来歪歪扭扭,其实透着古拙浑朴的字,一度风靡大江南北,“糊涂”一下子就由被世人瞧不上而提升到了欲求而不得的地位,“难得糊涂”也成为人们经常引用的名言。

“难得糊涂”溯源

  “糊涂”之所以“难得”,是因为不糊涂的人,非得糊涂不可。郑板桥中进士后,曾任山东潍县知县。他为人磊落正直,不容邪恶,廉洁奉公,关心民众,这就与当时污浊腐败的官场之风格格不入。板桥就有太多的痛苦,太多的忧愁,太多的愤懑。板桥又是个艺术家,擅长书画兼工诗。板桥论诗提倡“真气”、“真意”、“真趣”,就这一个“真”字,便使他忍受不了现实中的浊气、腐气和邪气。尽管他的诗作对现实多有揭露,但是以他一个“七品”小官的力量,用几首诗几篇文章,是改变不了世间风气的。面对世间许许多多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板桥无力改变,只得无奈接受;只好想办法让清醒的自己糊涂一些,免得遭受更大的精神痛苦。然而板桥又偏偏是个极聪明的人,什么事都看得清清楚楚。他无法糊涂。求糊涂,反而“难得糊涂”,可见这四个字包含着多少感慨、多少叹息、多少沉重、多少忧伤,又有多少不满、多少牢骚在其中!

  本来,不糊涂却要装糊涂,这就很难。尤其是什么时候该清醒,什么时候该糊涂,这个分寸就更不易把握。所以板桥慨叹:“难得糊涂!没有大智慧,是很难内在清醒而表面显得糊涂的。抛开消极遁世的倾向不论,板桥的“难得糊涂”也未尝不是一种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