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句子 > 经典的句子 > 丛非从: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

丛非从: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5W 次

丛非从: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


摘自心理咨询师丛非从《原来,懂比爱更重要》一书中的心理感悟文章: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

大多数人习惯性逃避问题和推卸责任,承认错误就是证明自己输了,丢了面子。我们不是不懂得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而是有意回避责任。然而这次侥幸逃过了,可问题依然摆在那里,痛苦还在。

将问题推给他人,无外乎是想证明自己是好的,获得价值感的认可。一旦他人改变来适应你,也意味着你将自我困在虚假的牢笼里。

所以自省是一剂良药,让自己自由、幸福、快乐的方式。这不是自责和自卑,而是借他人的反馈来提升自己,让我们活得更好更幸福。

我常常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知道自己有病的人,一种是不知道自己有病的人。

第一种是责任者

对于第一种,我敬佩至极。他们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他们敢于直面自己的不完美,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并且有改正的意识,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也是有责任的。

即使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他们也会有反思的意识:是不是我也错了呢?我始终觉得,有问题不可怕,只要有自我意识、积极反思、积极改进,就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完美的人。我把他们叫做——责任者。

第二种是受害者

对于第二种人,我也敬佩至极。他们没有自我认识及自我反思能力。他们是真正完美的人,因为问题从来都不属于他们。如果在生活中他们出现了痛苦,通常是环境的错、时代的错。如果他们在和他人的关系中出现了问题,他们通常会认为是恋人、孩子、父母、朋友、同事等人错了,而他们自己是不会错的。所以他们把世界上的人又分为了两种:认同我的人和不认同我的人。我把这类人叫做——受害者。

当然,鲜有人在这两个极端里。我们都在这两个值的区间里摇摆。

说到底这两者的区别就是:人是否能在问题里进行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

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都说生活中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的责任。都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每个人都有错。道理知道了很多,但是事情一上来的时候,还是会认为他者的错。于是抱怨、愤怒、指责、委屈、烦躁、控制、看不惯,并不断的用这些情绪折磨自己,借以想要完成惩罚他者,实现自己的目的。始终不愿意去看到所有这些不爽的背后,都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即不愿承认其实自己也有病。

生活由三类关系构成:内在、他人和环境

人的生活由三类关系构成:和内在自己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及和环境的关系。这三类关系都是两者互动共同完成的,两者也都有责任。人们所有的痛苦都是基于这三者的关系不良产生。

例如和内在自我关系不良,就会把问题归因于不够努力的自己,产生抑郁、自责、自卑、悔恨、焦虑、迷茫、挫败、自我否定等情绪。

和他人关系不良就会把问题归因于他人,产生指责、讨好、逃避、否定、生气等情绪。

和环境关系不良就会将问题归因于环境,像出门遭拥堵是交通的错,天气太热是政府绿化的错,找不到工作是学校背景不好等。总之我们不爽的时候,我们如果不能有效的进行自我反思为什么会这样,而是一度的沉迷于指责他人和自己,我们就难以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