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 职场故事 > 从诗人杨万里的诗看人才为什么不愿到基层?

从诗人杨万里的诗看人才为什么不愿到基层?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5W 次

从诗人杨万里的诗看人才为什么不愿到基层?

人才为何不愿到基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解答

作者:马桑(云南大学教授)

摘自公众号:桑言良语

近期在做一个可以称得上“老生常谈”的课题,有关于如何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边远地区流动。历经多轮调研访谈和资料查阅,深觉这一问题之所以一直存在,其实是激励机制失灵,尤其是选拔机制难以克服的偏误所致。

为什么人才不愿到基层?我们先来看一首耳熟能详的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七言绝句的标准翻译是:毕竟是西湖六月的美景,特有的风光与别时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阳光映照下荷花格外艳红。

但是,如果你了解写作背景和古人喜好借物咏志、以物喻人的表达风格,你就会明白这首诗不简单

诗的写作背景: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时任直秘阁少监。直秘阁是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机构,秘书少监是管理直秘阁的。

林子方,举进士后,任直秘阁秘书,按照刚才的职能介绍,可以说是皇帝秘书处的一个小秘,也是杨万里的下级。杨、林二人有相似的强国主张和抗金抱负,时常在一起畅谈国事。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认为可一展宏图。杨万里却不这么想,在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要尽快想办法回来。

该诗的关键隐喻是:

“西湖”是指西湖所在地——南宋都城临安。“六月中”是指朝廷。下半句“风光不与四时同”是指朝廷和地方终究不同。“天”和“日”都是指皇帝或者朝廷。“接”是“挨着”的意思,“映”指“映衬”。“莲叶”、“荷花”都指人,此处暗示的是林子方。“无穷碧”、“别样红”的意思是前途大好,一片光明。

经此一剖析,整首诗的真实意思跃然纸上:

毕竟是朝廷里面,到底和地方不同。你只有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所成就,前途光明!

可惜林子方不知是没有听懂,还是造化弄人,总之,他以后再也没能回到京城,历史上也再无其人的痕迹。

现在,大家都在谈平台,因为无数的例证证明了“高度,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起点决定的”。如果你的起点高,一个简单的跳跃就能超过洼地起跳的人很多倍。这一点,杨万里作为一个“老江湖”,看得很清楚。因此他才劝告林子方,在皇帝面前还没有混到脸熟人熟、入眼入心的情况下,一定要慎下基层。

按照吴思老师的分析,中国社会自秦一统天下之后,就进入到“官家主义”。官家既可能指皇帝,也可能指官员,或者官僚机构。

笔者以为,出自于巩固官家统治利益的需要,官家主义的选拔任用机制的核心必然是“自上而下”,也就是下级官员是由皇帝(或者上级官员,或者上级官僚机构)任命的。用现代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这一现象倒也说得通:信息不对称问题和绩效难以量化问题的存在,使得全面客观评价所有官员根本不可能。所以,拥有任免权的官家只可能推荐或者指派自己熟悉的人,这就是所谓的“近水楼台先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