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 创业故事 > 我们还那么年轻,贫穷和漂泊又算什么?

我们还那么年轻,贫穷和漂泊又算什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93K 次

我们还那么年轻,贫穷和漂泊又算什么?

那时,我们那么年轻

作者:陆禾

前段时间暂时没上班,难得有空,想约一个朋友蓝见面,才知道她已经离开北京了。半年不见,她已经辞了北京的工作、卖了北京的房子、带着老公和娃回山清水秀的苏州安居乐业了。我错愕地握着手机,感叹才半年不见啊!是的,在北京,朋友们半年见一次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北京太大、路上太堵而我们又太忙。比如,如果你想约超过三个人见面吃饭,最后很可能饭没吃成,几个人还因为到底在哪里吃饭比较方便而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我终究没有问蓝为什么离开北京。答案显而易见。如果问我,我可以毫不费力地说出离开北京的八百万个理由。值得问的恰恰是,为什么要留在北京?

十年前,当我拖着塑料旅行箱来北京时,蓝已经到北京将近两年。我们同在三里屯一家著名的图书公司做编辑,拿着2000元的工资,住在北三环边上没有客厅的老公房里,每天挤着摇摇晃晃的公交车上班,周末去动批买50块钱两件的T恤。那时三里屯SOHO还不存在,太古里还是一片工地,旁边的酒吧街每到傍晚都异常热闹,而我们只能去大成家吃10块钱的卤肉饭,去免费的BOOKWORM看书。我们贫穷的青春就像我们出版的一本本诗集,那么华美,却又那么低廉,看一整天稿子拿到的钱甚至不够买杯奶茶。

最穷的一次,我从宣武门搬家到和平西桥后,只剩下70块钱,而距离发工资还有一个星期。最后,我无计可施,第一次拿出那张为了赠送水杯在超市门口办的信用卡,去超市买回了一个星期的菜。那是深秋,内蒙古吹来的冷风卷着沙尘从北三环呼啸而过,骑自行车从国展回和平西桥的路上,我一直在颤抖。从来没有像那时那样,觉得自己的生活风雨飘摇,危如累卵。

那年冬天来得特别早,下班时天已经黑透了,一个人沿着昏暗的人行道走路回家,总是忍不住感伤。日渐缩短的白昼,让我想起自己来北京后,长久萦绕不去的灰暗心情。

一个周末傍晚,我回到家,发现忘在家里的手机里有一条短信和一个未接电话。是蓝发来的,短信问我在不在家,大概是因为没收到我的回复,于是她又打了个电话。显然是有急事。因为她是一个从不轻易麻烦别人的人。我打电话过去,她却说已经没事了。我继续追问,她就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哎呀,好丢人啊。”

原来那天下午,她男朋友毫无预警地带着一群作家朋友回家吃饭,根本不知道他们只剩下几十块钱,她借口出门买菜,打电话想跟我借钱,偏偏我又没接电话。“后来呢?”我问她。

“我想起他们还有一个朋友没有一起来吃饭,就打电话给他,顺便让他赶紧带点吃的过来。那群人那么能吃,他懂的。”蓝哈哈大笑,就像平常给我讲笑话时那样,我还没笑,她自己已经笑趴下了。

后来,不论何时何地,每次想起蓝那时的笑声,我就感到由衷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