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语录 > 正能量语录 > 名人因梦想成功的例子3则

名人因梦想成功的例子3则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6W 次

名人因梦想成功的例子3则

导语:马云说: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是的。很多名人都是怀揣着梦想,不懈地为梦想而奋斗,最后取得了成功的。以下是本站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名人因梦想成功的例子3则,欢迎阅读。

1

沃尔特·克莱斯勒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的一个“书香门弟”,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所以他们一直希望克莱斯勒在文学上能够青出于蓝,但是克莱斯勒似乎并不喜欢读书,在读小学的时候就经常逃课,跑到镇上的一家五金作坊去当“学徒”,原因仅仅是他对机械更有兴趣。、 读完初中后,他就在父亲的摇头叹息中结束了学业,随后,克莱斯勒到美国联邦太平洋铁路公司当了一名机械学徒工,虽然薪水很低,劳动量又很大,但是克莱斯勒却做得不亦乐乎,他在不断的学习和累积中,拥有了越来越丰富的机械知识。18岁的时候,他就设计了一辆小型的蒸汽机车,它具有依靠自己的动力进行操作的气动式制动器,这台机车在装配起来之后,还成功地在公司的铁路轨道上运行过一段时间。

克莱斯勒凭借他的机械天才,迅速地得到晋升,但哪怕是这样,克莱斯勒依旧觉得有遗憾,因为自己的许多想法和计划,都会遭到老板的否定,自己完全不能自由推行心中的想法。克莱斯勒萌生了自己办公司的念头,可是要办铁路运输公司谈何容易?克莱斯勒分析后觉得,将来的运输应该是单体的和分散的,也就是说,汽车运输将会越来越发达,既然不能办铁路公司,那就办一家汽车公司!

就在这种想法下,克莱斯勒开始对汽车产生了兴趣。1908年,当时35岁的克莱斯勒偶然在一个汽车展览会上看到了一辆具有红色内饰的白色轿车,售价为5000美元,虽然他的存款只有700美元,但他还是决定要买下这辆车,他马上打电报给他存款的银行取款,并从另外的银行家朋友那里借了一些钱,买下这辆白色轿车。因为他不会驾驶,所以只能把这辆车托运回家。

让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当这辆轿车运到家中以后,克莱斯勒并没有立即用来学驾驶,而是将它放进了工作棚,一天到晚,克莱斯勒都只是围着它拆拆装装,他的父母和妻子大惑不解,借来那么多钱买一辆汽车,怎么扔进了工作棚大卸八块?为此,他们还和克莱斯勒吵过好几次,他们的邻居甚至开始怀疑克莱斯勒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他不是一心想办汽车厂吗?怎么那么不爱惜自己的汽车?

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都没能改变克莱斯勒,他依旧每天都在工作棚里拆装他的汽车,渐渐的,他对汽车的每个部件都了如指掌了,而且还有了许多改进的想法,为了磨练自己,他通过一个熟人进入了别克汽车公司担任一名管理者,虽然薪水要减少一半,但是他接受了这个职务。克莱斯勒上任后,用自己的想法解决了别克轿车存在的一些问题,还以钢制车身取代了原来的木制车身,这使别克汽车名声大振,克莱斯勒很快被推选为别克公司总裁,年薪也从头两年的6000美元,增加到80万美元,摸爬滚打了十多年,正在克莱斯勒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辞掉了所有的职务。

克莱斯勒已经拥有了相当丰富的汽车行业知识。1925年,克莱斯勒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在密歇根州创办了一家自己的汽车公司,凭着在过去多年里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知识,他很快把自己的公司打造成了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企业——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曾经有人觉得我是一个败家子,其实他们不知道,我拆毁的是汽车,重装起来的却是我的梦想与人生!”回想当初,晚年的克莱斯勒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慨。

名人因梦想成功的例子3则

2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只手的生活简直难以想象,但有些人仅用一只手也能创造更精彩的人生。这里说的不是杨过,而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他叫扎克·霍斯金。这个17岁少年,出生时没有左小臂,但他没有放弃篮球梦想,如今他能在美国中学联赛中砍下31分。如今,他已经成了美国新一代的励志偶像,根据最新统计,在Youtube视频分享网站上,关于他打球的励志视频点击量超过326万人次。

天生没有左前臂,篮球、棒球、冲浪样样在行

身高超过1米8,长得白净帅气,如果忽视他肢体的残疾,家境不错的霍斯金绝对算得上高富帅的代言人。然而,天生没有左手的他,曾让父母伤心欲绝。

“有时候,不是所有事情都会有原因。我们不得不接受它,这就是生活。”霍斯金的父母鲍勃和斯蒂芬妮这样说,“对于自己的身体,他没得选择,因为这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他可以选择自己面对生活的方式。”

这种方式就是体育。很小的时候,霍斯金就对各种运动着迷:最早喜欢足球,后来还迷上了棒球、篮球、冲浪……只要感兴趣的,霍斯金都会去尝试。“所有的运动都离不开手。我知道自己的劣势,我只能多尝试几遍。别人用一次,我就两次三次,直到掌握了为止。”霍斯金说。

还好上天是公平的,霍斯金虽然没有左手,但上天却给了他超乎常人的运动天赋。6岁那年,在和小伙伴们玩游戏的时候,他的敏捷和迅速,让他从来没有被抓住过。11岁那年,他已是校篮球队主力,曾在一场比赛中创造31分奇迹。

校队核心场均12分,看了他的比赛你会惊为天人

15岁时,他成为一名高中生,也正是这个平台,他慢慢成名。2011年的8月,霍斯金进入佐治亚州米尔顿高中,他并不想被区别对待,索性用幽默和坦然面对别人的疑问。“有成千上万次被问及我怎么没有手臂的问题,后来我索性很严肃地告诉他们: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被鲨鱼袭击,手臂被咬掉了。”当看到同学一脸吃惊的表情,霍斯金会哈哈大笑,再告诉他们真正的原因。

很快,霍斯金融入了大家庭。在球场上,他也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并迅速成为学校的明星球员。刚刚结束的这个赛季,他场均砍下12分,三分球命中率高达60%,而运球、做假动作、上篮、投射,霍金斯都表现得不输场上其他球员,甚至成为校队中最好的两个球员之一。

“他是卓越的,”米尔顿主帅范·基斯说。“他的比赛你会惊为天人,而当你知道他克服了多大的困难后,会更加佩服他。这几乎是超现实的。”

当然,霍斯金的成功并不是偶然,队友菲尔顿就经常看到霍斯金在训练结束后单独加练的场景:“他真的是一名伟大的球员,因为学校篮球馆会在固定时间熄灯,所以他经常在黑暗里练习投篮,这也就不难理解他投篮为什么那么准了。”

真正让霍斯金成名的,是2012年11月16日和基督学院的比赛,他一人投进7个三分球,帮助球队获得胜利。有人把他该场比赛的视频放上网站,霍斯金一夜蹿红。短短3天,就有1万人收看这段视频,如今的点击量更是超过326万。

“我经常跟自己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实现梦想最重要的,是不要给自己找借口。”霍斯金说。

3

经历21小时23分钟的飞行后,他从天上归来。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一朝梦圆。2003年的那个金秋,38岁的他成为亿万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时至今日,他说他仍无法承担这样的褒奖,因为他是代表祖国和人民出征。但他也绝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他一直都在努力仰望天空,天空也赋予他更广袤的人生。他是航天员杨利伟,我国飞天第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追梦旋梯滚轮应付自如

飞机在轰鸣中起飞,又呼啸着降落跑道。身穿飞行服,手拎飞行帽,脚蹬飞行靴,飞行员们从飞机里下来,排着队走在平整开阔的机场。

这个场景仍反复出现在杨利伟的脑海里。他说:“那时,我对他们可是老崇拜老羡慕啦。”

杨利伟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成长于70年代。那是一个崇拜英雄的年代,那是一个崇尚理想的年代。一次,学校组织到部队慰问演出。杨利伟穿着小飞行员服装,和同学们一起表演了名叫《小小飞行员》的舞蹈。演出后,他们被邀请去机场看飞机。在那里,他近距离地看见飞机起飞和降落,还看见飞行员们神气地排着队走过来。

从那以后,飞行员成为杨利伟脑海里挥之不去的英雄形象,空中掠过的飞机轰鸣声则有了别样的味道,机场也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

“应该就是在那时候,飞行梦想的种子在心里种下了。”多年以后,杨利伟这样对记者说,冥冥之中,飞行和蓝天也从那个时候开始,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83年初春,杨利伟参加了招飞初选面试。

“看上去身高体重就不错,都够了。”一位看上去是领导的人,打量了杨利伟一下后说。

听到简单的“够了”两个字,心里忐忑不安的杨利伟平添了不少自信。

事实上,自从梦想成为飞行员后,杨利伟就一直在做准备——机场上飞行员们使用的所有训练器械,他早已应付自如。比如玩旋梯滚轮,别的同学上去几分钟不到就呕吐不停,他则没有一点不适。

甚至,他还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健身计划。

机遇虽说来得毫无预兆,但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如果说梦想是一片麦田,付出汗水才能收获饱满的麦粒。”杨利伟说,飞行梦想不是空想,要想实现就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需要用大量切实可行的计划和行动来支撑。

1983年6月,18岁的杨利伟一路通过了层层选拔成为绥中县被录取的5名飞行员之一。

20年后,杨利伟首飞太空成功,成为国人敬仰的航天英雄。他的母校绥宁二中改名为利伟高中,他所在的班级被命名为利伟班,修建的杨利伟展览馆成为当地的国防教育基地。

“小时候接受的红色教育、英雄人物的言行举止,给了我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杨利伟说,种什么籽开什么花结什么果,我们现在的社会仍然需要营造这样的氛围,让孩子们从小在红色教育的熏陶中成长。

挑战航天训练成绩第一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4年后,航天员的选拔工作也秘密展开,空军现役战斗机飞行员成为首选对象。

不可否认,在所有职业中,只有战斗机飞行员的工作环境和自身素质最接近航天的要求。

当时,杨利伟正是一名空军飞行员。身高、体重、职业、年龄、飞行时间……接到参加航天员选拔的通知后,各方面都符合参选条件的杨利伟,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航天员的选拔,比招飞时的难度大了很多。全空军符合条件的约有1500名战斗机飞行员,随后经过档案审查、初选和盲审,完全合格的只有60个人。而经过临床体检,又有20人被淘汰。

1996年8月,他来到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参加“特检”,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检查。特殊功能检查,是杨利伟在成为航天员之前遇到的最高难度的选拔,有些项目的难度与航天员的训练难度几乎相当。

“检查的目的,就是看看你是不是具有做航天员所必须具备的航天生理功能。”杨利伟解释说,这种功能是航天员与普通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最终,杨利伟顺利地过了一关又一关,临床医学、航天生理功能指标、心理素质测试等都是优秀。

“成为航天员是我无上的光荣,为了负起神圣的使命,我将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

1998年1月5日,杨利伟面对五星红旗庄严宣誓,正式成为中国航天员大队中的一员。与他一起宣誓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另外13名战友。

从这一天起,他们成为中国最为神秘的一群人。时至今日,他们当中的少部分人仍然没有被外界所熟知。

杨利伟说,我国的航天员训练没有经验可循,理论学习、课目训练等都是从零摸索起步,所以在标准设置上都是从难从严,就高不就低,这让他们吃尽了苦头。

第一阶段是理论学习,涵盖了载人航天方面知识的30多门课程。随后进行的航天技能训练,多是直接挑战人体极限。比如,增强航天员前庭功能的转椅训练,普通人1分钟都难以承受,航天员却要坚持10至15分钟。

经历多大的艰难,就会收获多大的幸福;吃过多少苦头,就能体味多少快乐。2003年,在航天员的全部学习训练课目的结业总评中,杨利伟的综合成绩排名第一。

此时,包括杨利伟在内的所有航天员,都完全具备了代表祖国和人民去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能力。

圆梦顺利入选首飞梯队

就在杨利伟和战友们没日没夜地训练时,我国相继发射了四艘无人神舟飞船。

2002年秋,中央决定于次年实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一名航天员太空飞行一天。

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与翟志刚、聂海胜一起,被选入“首飞梯队”。

此时,距离神舟五号发射只剩下一个月。杨利伟全身心地投入了强化训练之中。

大部分的时间,他都待在了飞船模拟器中。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到进入轨道,再调姿返回地球,持续时间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有100多个。要熟悉和掌握,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复演练。

在此之前,杨利伟把能找到的舱内设备图和电门图都找来,随时默记,还买了一个摄像机,把座舱内部设备和结构拍录下来,有空就放来看。

在最后阶段的专业技术考核中,教员为杨利伟设置了许多的故障陷阱,他都能很快发现并进行排除。在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他获得了2个99分、3个100分的好成绩,专业技术综合考评排名第一。

发射前夕,杨利伟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加“人、船、箭、地”联合测试演练。此时,他对飞船的飞行程序和操作程序已是倒背如流。他说:“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不看手册,也完全能处理好。”

2003年10月14日晚,杨利伟被告知,代表祖国和人民执行中国人的首次太空飞行任务。

2003年10月16日,航天英雄杨利伟返回北京后被高高举起。

在杨利伟所撰写的《天地九重》这本书里,他详细描绘了他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景象:浩瀚的海洋骄傲地披露着广阔壮观的全貌,我还看到了黄绿相间的陆地,连绵的山脉纵横其间,我看到我们平时所说的天空,大气层中飘浮着片片雪白的云彩,那么轻柔,那么曼妙,在阳光普照下,仿佛贴在地面上一样。海洋、陆地、白云,它们呈现在飞船下面,缓缓驶来,又缓缓离去。

“我所能看到的一切,充分表明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成功。我认为我的心情一定要表达一下。”杨利伟说,于是,他拿出太空笔,在工作日志背面写道:“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

是的,中国人第一次来到了真正的太空。

“这个第一次决不仅仅属于我,它属于我们共同奋斗的航天人,属于每一位炎黄子孙,它属于我们深爱的祖国,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甚至属于全人类。”杨利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