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语录 > 励志语录 > 电影《决战中途岛》观后感赏析

电影《决战中途岛》观后感赏析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3W 次

电影《决战中途岛》观后感赏析

电影《决战中途岛》观后感赏析

导语:这部电影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珍珠港被日本偷袭为开头,而后又争夺中途岛的事情。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电影决战中途岛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决战中途岛》观后感赏析

篇一:

将于11月8日在中国大陆公映的战争片《决战中途岛》前几日在北京举办了“就是这么炸”首映发布会,导演罗兰·艾默里奇与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兼影片制片人于冬一同登台,两人分别手持爆竹和火柴,寓意点燃中国观众的热情。

于冬说:“《决战中途岛》是一部展现了全世界最尖端特效的战争片。”

对于艾默里奇中国观众已不陌生,两部《独立日》电影及《2012》等美国大片都出自他手。擅长拍摄特技电影的艾默里奇说:“我们搭建了许多真实场景,原尺寸打造了战机,还设计了大量第一视角的空战特效镜头,目的就是为了给观众献上一次绝对不可错过的大银幕体验。”

谈到中途岛海战不得不谈到珍珠港事件,虽然一直有阴谋论说这是美国引日本上当偷袭的,不过从美国伤亡的人数来看应该并不是如此,任何一个坚持这种阴谋论的,都是对军事常识的无知。但是机缘巧合之下,美军并没有伤到筋骨,日本连一艘航母都没看见,航母根本就没在港内,倒是让日本郁闷的很。

小日本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把美国拖下水这事,小日本自己作死这事还得要往前说道说道。

小日本是如何把美国拖下水的

据说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但是日本不信邪,当侵华战争打响后,日军迅速在华北和华东两个战场上击溃了中国军队,看上去可以很快打败中国了,但是小日本小看了中国的反抗力量,也不知道已经有人提前预知了日本要陷入持久战了。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

预言如此准确,日本打着打着发现打不动了。

还有一个作过同样预言的则是战后被国际军事法庭网开一面不追究责任的石原莞尔。

因为战前他的意见被东条忽视了并被开除军籍,成了东条的死敌,当国际军事法庭对石原取证时,他还想争取当一下战犯来着。

石原曾预言:“中国有自古而来的高度文明,物质生活又极为原始,各个地方有高度的自给自足的可能”,一开战必限于持久战,对日本不利,不主张与中国开战。东条英机与之相反,主张决战,且速战速决。

进入了持久战,日本的物资必然匮乏,那么寻找战略物资是必然的了,日本往北看,再往南看,想了半天美国还提供着物资来着,当然得要花钱买了,暂时不能动。发现苏联的物资多啊,特别是石油资源,而那时苏联正被德国蹂躏,日本想着是不是可以打打苏联的主意。

诺门罕之战就这样爆发了,当时日本后勤到此地只要180公里,苏联最近的铁路到这里要750公里,所以日本认为苏联一定赢不了也不敢打,日本小看了苏联的决心和疯狂。

这场战争持续了100天,双方没有宣战的打得不声不响,各自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中日军第23师团1.6万人,伤亡达到了1.2万,损失高达80%。

日本整体虽然伤亡没有苏联严重,却给日本以沉重的打击,诺门罕战役以后,日本二战期间再也没对苏联强硬过,日本人算是彻底看清楚了苏联绝不是沙俄,还是离苏联远一点,那么目光只能往南了。

“这是一场陌生的、秘而不宣的战争”,1939年7月20日,《纽约时报》的社论这样评价苏联红军和日本军队在蒙古草原上的这场苦斗,时报不屑一顾地嘲讽道“(他们)在人们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里发泄着愤怒”。

却没有人想到,正是这在当时不声不响的战役如此一支蝴蝶的翅膀扇动了一下,引发了日后的珍珠港事件,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于1963年才正式提出蝴蝶效应: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随着日本国力对于持久战的支撑不足,美国是生意人,不能无故支援,得要钱啊,发现日本快没钱了,同时也扼制一下小日本想涉及西方利益的问题,所以在1941年7月28日,当日本占领战领法属印度支那时,美国宣布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冻结日本在美国内的所有财产,包括实行石油禁运。美国人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牒:从中国撤军,否则一切免谈!

这下日本慌张了,苏联的主意没打到,在中国已经陷入持久战,想在中国占领区找石油挖出来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打仗最关键的资源石油没了,还怎么打?等死吗?

日本的选择很有限,一是把到手的肥肉让出来,退出中国,并和美国好好谈判下,另一种就是以战养战,不给我去抢不就成了。结果脑袋发热的小日本的选择了后者。

诺门罕之战两年后日本人的炸弹就扔到了珍珠港,美国人事后分析才明白,苏联当时是多么的英明,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打了一场可能会输的战役,结果一战就把小日本给打怕了,不敢再找苏联了。北上没戏,只能南下就找美国要资源了,美国人为自己的骄傲和轻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从珍珠港到中途岛,日军“聪明反被聪明误”

当日本轰炸机在1941年12月7日跑到珍珠岛上空时,发现美国大兵们还没有睡醒,在没有轰炸前就发回电文,正式宣布此场偷袭已经成功了。

站的层面不一样,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轰炸机飞行员们看到了无比巨大的胜利,亲自策划这场偷袭的山本五十六却看到了一个深渊。

山本五十六在接到偷袭胜利的电文后,看到战报中竟然没有击沉一艘美军航母,身为海战专家的山本五十六明白,这场偷袭成功了,也失败得如此彻底,面对前来祝贺的部属们时,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只不过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

当时,美军的航母在哪里呢?“企业”号正在赶往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敦”号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则去圣地亚哥做保养了。实在太巧合了——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这是罗斯福的苦肉计。但多年之后,根据解密文档发现,这一切都是按步就班进行的。没有任何阴谋在里面。对此,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还是全世界的军事专家,都得出同样一个结论:当时的运气,真的站在美军这边。

知道这个消息,估计山本的心头有一万只草泥马在汹涌奔驰而过,却与事无补了。

由于日本人发动的此次偷袭,激起了美国民众无比的愤怒,之前不愿卷入战争的美国民众和议员们,在罗斯福总统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说”后,美国就迅速的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山本这次的偷袭没有获得更大的利益,既然美国已经上了战船,那只能死战到底了,

当时小日本海军力量还是强悍的,小日本也明白美国有远远超过日本强大的工业产能,小日本估计到了1942年下半年美国的产能可以完全转变成军事实力,那么要在这之前扩大日本的圈,能够造成威胁夏威夷和美国西海岸的战略态势,最后利用这种威慑增加与美国谈判的筹码,因此同样的山本五十六同志,开始策划了中途岛战役。

情报啊情报,若是日本在偷袭珍珠港前情报强悍一点,早一点或是晚一点,搞不定还能收获一点航母,这一次同样是因为情报,美国已经事先了解到日本的战略意图,在日本以为只能两艘航母参战的情况下,美军投入了三艘航母参加了中途岛海战。

1942年6月4日,攻击中途岛的日军航母编队已经被美军了解到航行轨迹,在美军俯冲轰炸机的轮番轰炸下,在短短5分钟之内,日军赤城、加贺、苍龙三艘航母遭到毁灭性打击,几小时后相继沉没。随后,飞龙号同样遭到了打击,指挥官山口多闻向山本五十六表示飞龙号已经无法挽回,舰长加来止男则同时下达弃船令,不过两人都决定留在飞龙号与舰共沉。

中途岛战役让日本丧失了开战初期的航母优势,而这种丧失已经是不可逆的了,从此日本再也没有能力夺回海上霸权。

前期一点海战上的胜利让小日本的海军内充满了自信,结果这种自信生生把自己作死了,再也翻身不得了。

中途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以前拍过的电影有数部,历史记忆,如此精彩的历史时刻多次铭记都不为过,何况这一次是擅长拍摄特技电影及掌控大场面的艾默里奇来导演。

张召忠与艾默里奇座谈时,大赞影片细节到位真实还原,“这部电影非常尊重历史,像是军事教学片和纪录片”,并称赞影片是2019年末最值得期待的战争大片。

那就让我们一起期待这部美版“犯我者,虽远必诛”的战争大片。要知道,这绝对是2019年最后一部爽到死的爽片了!

篇二:

记忆里所有关于中途岛的碎片都被穿起来了——山本五十六,尼米兹,罗切斯特和AF,淡水厂“出问题”的电报,轰炸东京,中国百姓的援助,换装备耽误的半小时……

其实应该在杜比影厅看这部电影的。枪炮声,爆炸声,飞机轰鸣声……无比真实。

演员选得好!和原型人物隐隐神似。影片节奏掌握得也太棒了。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但是——美方、日方、中国方面的切换;前线战士、后方指挥部、情报部门和家属之间的情景切换是真的太绝了:前一秒还沉浸在一片温情中微笑着,下一秒就是血与死扑面而来——来不及转换,那种战争的残酷与真实感是真切的。前线的激烈,后方的忙碌,相得益彰,人物繁多却丝毫不混乱。这个把控能力啊!跪了[]。

印象深刻的几个画面:①去执行轰炸东京任务时候,航母的舰长坚持着“再往前开一点,就能为他们省下一点飞回来的燃料!”那批最好的飞行员,明知可能有去无回,仍然义无反顾——他们在狂风里,暴雨里,起飞了,飞走了,消失了,不知道能不能回来。

②中国的土地上,美国的飞行员,一个交换的打火机。一段战争时期的信任,保护与牺牲。那一刻“全世界的人们,都团结起来”了。

③被捕的飞行员,到死也不肯说出情报,被绑在锚上,沉入大海——他最后那个眼神,看得人无端地直发毛:似乎,他不会死去,他的灵魂会一直在海中游荡。

④那个疯子一样的战地记者,铺天盖地的敌机袭来,他迎着炮火冲了上去——他也是个战士,这是他的战场。

⑤日本方面必输无疑。南云忠一说“我与此舰共存亡”。想要一同留下一位的年轻军官被他赶了回去“年轻人回去,这是我最后的命令”。随后,他和副官说“走吧,我们去欣赏月色”。尽管有些不舒服,但确实,这一点感动,是南云混蛋在影片里给我的除憎恶嫌弃之外的唯一感受了。

⑥大战结束的那个傍晚,贝克特一直没有回来——所有人都说“他不会回来了”,可只有那个一直和他互损的同窗、战友,执拗地等着,望着天空,向着夕阳,等着——一直等到他终于回来了——然后,整个甲板上的人都向他跑过去,浩浩荡荡轰轰烈烈地迎接一个英雄的归来。老友相见依然是互损“我以为你死了”“彼此彼此”。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落雪的东京,洒满阳光的珍珠港——本该美丽而哀愁,明媚而温暖——结果却只剩断壁残垣,满目疮痍。

谁知道太平洋的碧波下沉睡着多少英雄的灵魂!

大海会记得,每一个沐浴着和平的阳光的人会记得。

篇三:

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转折点,更是美国两次大战中为数不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役之一。强者胜利理所当然,弱者胜利才值得纪念。或者炫耀。就算那种弱只是一种表面上暂时现象。

自珍珠港偷袭成功后,山本便已对唤醒沉睡巨人十分无奈。但是,他依然要竭力为大日本争取胜利,虽然胜利可能性越来越小。

就算中途岛美国失败,也无非是把战争延长数十年,这是双方大部分人心知肚明的判断。因为,美国的工业实力当时已经在全球首屈一指,尤其是其本土实力。从这一点来看,今天的天朝宛然就是美国当年的角色。

而从影片的角色形象来看,美国大片更喜欢的是大叔,而天朝呢,目前还处于靓仔阶段,这从前期某堡垒电影可以佐证,自然,片房是不怎么样。当然,天朝正在转型,猛男大片越来越博得大众喜爱。

从这一点来看,或许中途岛时的美国正值青春年少,自然血气方刚,而天朝从近代来看,作为后起之秀,自然是更胜之。那么,我们的“中途岛”究竟在哪里?我想,这不是我们这些凡夫所要考虑的问题,等到胜利那一天,我们或许早已成为过眼云烟。

就影片来说,可能专业人士会有不同评价,但作为观众之一,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抛开其中的场面和特效,单是从其中看出的一些感同深受,就感觉,那36块的电影票没有白买。

信息准确与否决定成败。

日本当时决定发起太平洋战争,并不是不知道美国的潜力,但是,喉咙被人卡住,不挣扎,慢慢的死,挣扎,或许能活。所以,山本再怎么不认可军部的决定,也能够坚决的执行

。这是一名职业军人的基本素质,而他手下的南云忠同志,则差了那么一点点,如果记得不错的话,在影片里提到没有炸掉珍珠港上的油料设施,这就给了美国很大的喘息之机。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中途岛之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南云忠的没有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

珍珠港被偷袭,是因为美国没有对日本的通信进行有效监控或窃取。这属于战术范畴,所以,珍珠港的损失看起来是惨重点,却不会对全局产生太大的影响。有阴谋论说,美国是事先知道这么一回事,但是为了争取国内的战争支持,而故意让日本偷袭成功。这就有点扯,如果是故意,为何不再少放点人到舰上?

中途岛战役的失败,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信息的不对称。这一点,我们的孙子同志数千年前已有定论。

内部凝聚成合力才能无坚不克。

前面所说南云忠与山本之间合力不够,反观弗莱彻则能坚决执行尼米兹的既定方案,从指挥员的执行力上,便已见分晓。

内部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信任,莱顿中校之所以能够发挥他们团队的作用,奠定胜利基础,根源在于尼米兹对他的信任。而尼米兹的胜利,根源在于罗斯福对他的信任。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辜负这种信任,正因为有了信任,才能让有位有为成为可能。

而当疲惫的美国飞行员们回到航母上准备休息时,他们却收到要把日本第四个航母搞定的死命令。对此,他们丝毫没有犹豫,这一点也丝毫不逊于日本的疯神队员。明确指令、坚决执行,内部沟通,信息透明,这既是凝聚力形成的基础,更是战斗力升华的必备武器。

形势和趋势都重要。

形势可以通过战术来改变,趋势可以通过战略来实现。对我们个体来说,只有把握好趋势,认清楚形势,才能做好应对我们人生“中途岛”的准备。

简单来说,就是要搞清楚,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这个话题之前说了不少,就不再累述了。

另外,这部电影里的投资方有博纳影业。在全球化的浪潮里,我们应该能多少看出些端倪。(此处省去若干字)

总而言之,决战中途岛这部电影,值得一看,当然,这也只是个人观点。毕竟,在人类进化的汪洋里,我们每一个人,充其量只是一个小水滴,我们所看到的天空各不一样,我们所栖居的水域各有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