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语录 > 励志语录 > 金马奖电影《阳光普照》观后感四篇

金马奖电影《阳光普照》观后感四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2W 次

金马奖电影《阳光普照》观后感四篇

金马奖电影《阳光普照》观后感四篇

导语:《阳光普照》以真诚的表达和温暖动人的叙述方式,直面生活的阴暗面,表现每个人都须要承载的负重,关注在这世上最公平的太阳下无暗处可藏的无奈。没有刻意的煽情表达,平凡的场景和对白却蕴藏着巨大的情绪力量。一起来看看吧。

金马奖电影《阳光普照》观后感四篇

观后感一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由精湛演技支撑起的佳作,在本届金马奖的四大表演奖项上拿下五个提名就足以证明。脸部大特写镜头越多的电影越让人投入,同时也越考验演员的演技,最近的《少年的你》就是活生生的好例子。钟孟宏这部新作亦如此,饰演父子的两位男主角陈以文和巫建和,以及女主角柯淑勤都交出极为动情的落泪时刻,相信是今年金马奖的最有力竞争者。 钟孟宏和张作骥这两位台湾导演都青睐拍摄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现实主义题材,由此揭露社会问题或人性弱点。相比起张作骥较为晦涩浓烈的作者风格,钟孟宏的作品更具有商业色彩,更为亲近观众的口味,然而,这似乎也是不少人诟病他的作品像八点档电视剧的原因。这部新作是继《失魂》之后,再次将父子关系作为影片的叙事核心。虽然名字是“阳光普照”,但是整部影片由头到尾都沉浸在难以摆脱的悲剧阴影之中,由甜美歌声中两位少年砍手的血腥画面拉开序幕就可见一斑。 这个家庭悲剧表面上看来是由小儿子犯下的过错而起,然而,父亲在教育儿子方面也有责任感的缺失,对待两个儿子的情感态度有所偏颇,也导致大儿子走上悲剧的结局。这个兢兢业业的传统父亲形象具有不少亲和力与共鸣感,一方面是人物来自社会中下层阶级,没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另一方面是陈以文的演绎,在幽默与严肃的表演之间拿捏得当,梦见大儿子一起散步,小儿子出狱后的好几场相当耐看,诠释出中国传统观念里父亲的寡言少语而内心关爱的隐忍形象。小儿子出狱后的情节转向黑帮类型,惊悚悬疑情节丛生,同时刻画出父亲为弥补对小儿子的父爱所做出的伟大牺牲,不禁令我回想起韩国导演奉俊昊的《母亲》。 这个家庭伦理类型的剧本里潜藏着不少尖锐的话题:少年犯罪、未成年怀孕、自杀现象、阶层固化等等,每个主角和配角都有足够的表现空间去刻画性格,而处处讲究的摄影与用光,则充分暗示出人物心理与环境气氛的密切关系。较为可惜的是最后高潮部分有拖沓之感,依靠演员的台词来交待父亲的良苦用心有偷懒的嫌疑,不过最后几场戏胜在情感冲击力依然充沛。

观后感二

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很平静地直叙,娓娓道来,每个人物都很典型,都能深刻地剖析出一篇长文。其中最让人纠结,唏嘘不已的,应该是父亲和许光汉饰演的大儿子阿豪。

教练父亲阿文,望子成龙,有着些许无情,极度大男子主义。自己一辈子都是普通驾校教练却总将’‘把握时间,掌握方向“挂在嘴边,极其讽刺。明明两个孩子却在外称’‘只有一个儿子’‘,他是光芒万丈的太阳阿豪,自私的父爱最终将自己的大儿子逼向深渊,而小儿子阿和是他避之不及,甚至仇视的阴影。阿文是无数个东方父亲的缩影,自己平平庸庸,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破败的家庭教育观念下,没有一个孩子能被救赎。

这是阿豪和女生去动物园的一段独白,也是他跳楼自杀的原因,是对这个看似公平世界做出的最后反抗,以悲剧结束生命,让观影者心中为之一震。

懂事阳光让父母为之骄傲的阿豪,是全剧中最让人心疼的角色,在跳楼之前,还把自己的房间收拾整齐,不想给家人添麻烦,这背后实际是被父亲温情的绑架,背负着家庭沉甸甸的重任,让人窒息。莫名想起一个真实的悲惨案例,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同样是被爱虐待,同样是生活在阳光普照下,电影中用艺术的手法将结局看起来比较体面,让人接受,可现实生活中的结局却没有那么幸运。

炙热的阳光之下,阴影永远都在。

观后感三

阿文和琴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阿豪,高大阳光,典型的“别人家孩子”,因为没有考上第一志愿,复读准备再战医学院。

二儿子阿和,身材瘦小,早早辍学,没有正经工作,整天和朋友菜头偷鸡摸狗,打架斗殴。

父亲阿文是驾校的教练,他的口头禅,也是驾校的校训:“把握时间,掌握方向”。

他对大儿子也经常这样说,还每年送给他一个写着这八个字的本子,鼓励他好好学习,成为全家的骄傲。

阿文以为自己将来的生活是这样的:大儿子读书、工作、娶妻生子,成为自己的依靠。

想起阿豪,阿文心头一阵骄傲温暖,而想起阿和,阿文心里就暗暗发狠:“就当没这个儿子!”

所以,每当有人问他家里有几个小孩的时候,他总是回答:“一个,明年要上医学院了。”

但生活,永远不会如你所愿……

阿和闯下大祸

阿和从小读书就不如哥哥,长得也比同龄人瘦小,不想再挨欺负的他,辍学当起了街头混混。

他还有个叫菜头的好朋友,两个人发誓生死与共,做一辈子的好兄弟。

阿和被一个叫黑轮的混混欺负了,他找来菜头一起教训黑轮。菜头毫不犹豫地拿着开山刀劈了下去,片子里最惊悚的一幕发生了:黑轮的右手被整个砍了下来……

本来只是想吓唬吓唬黑轮的阿和惊呆了,两个人仓皇逃跑,但很快就被捕了。

由于两人都是未成年,所以法庭不公开审理。琴姐给丈夫打电话,希望他能为儿子求情,阿文却说:“我希望他关到老,关到死!”

菜头充满恨意地盯着阿和,那是一种被亲近信任的人背叛时才会有的绝望与愤怒

在法官征求家长意见的时候,阿文也毫不留情。

最终,阿和被判进入少年抚育院改造三年,菜头的刑期比他长了一倍。

突如其来的孩子

家中似乎没有什么变化,琴姐与阿文依然很少交谈,阿豪也整日早出晚归,沉默安静。

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没有丝毫生气,也看不到相爱的痕迹。

有一天,一个陌生的中年女人带着一个少女来找阿和。少女叫小玉,是阿和的女朋友,她怀孕了,而且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

没了主意的琴姐问丈夫怎么办,丈夫几乎是气急败坏地跟妻子大吼起来:他也是你的儿子啊!

琴姐和中年女人详谈之后,才知道她并不是小玉的妈妈

在小玉很小的时候,她的爸爸妈妈就因为意外事故去世了,是小姨收养了她,而小姨也因此至今没有结婚,甚至没有恋爱。

琴姐决定,收留小玉,直到她生下孩子。

小玉快生产时,阿豪去探视阿和,这才发现,阿和根本不知道这件事。

阿和很生气,妈妈来了这么多次,却没有告诉他这件事。

阿豪反问阿和:“那你也没有跟妈妈讲这件事,为什么?因为你要逃避吗?”

兄弟俩不欢而散。

其实,琴姐也从来没有告诉过阿豪:她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阿和。

这一家人,可能都在逃避吧。

深夜的坠落

另一边,优等生阿豪的日子看上去毫无波澜、顺理成章。

他认识了一个叫小真的女孩,两个人很合得来。

阿豪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司马光砸缸的时候,发现在缸里藏着的小朋友,竟然就是司马光自己。

这个故事,听起来莫名其妙地诡异,像个蹩脚的鬼故事。只是讲故事的阿豪,表情有种说不出的悲伤和疲惫。

之后,在一个深夜,洗漱干净并将卧室整理清爽的阿豪,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百思不得其解的父母,在儿子的葬礼上痛不欲生。

阿和也被特许来送哥哥最后一程。

葬礼后,郭小真找到了琴姐,跟她讲述了自己和阿豪的点点滴滴,还有阿豪轻生当天,发给她的短信

小真告诉琴姐,在此之前,阿豪已经一个礼拜都没有去上学了,但是琴姐却毫无察觉。

琴姐看着儿子最后发给小真的短信,一遍又一遍,悲伤而不解:

“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不论维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

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它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

我有一种说不清模糊的感觉,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

但是我环顾四周,不止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

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他的父亲,不停地送他写着“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笔记本,鼓励他成为家族的骄傲。

他的母亲,把更多时间用于“不听话”的小儿子身上,对阿豪反而少了关心,因为他是那么的懂事、听话,让人放心。

而他的弟弟,也因为他的优秀而倍感痛苦。

在送别了哥哥之后,阿和回到抚育院,突然情绪失控,结果被关了禁闭。

教官安慰他: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我们很遗憾你哥哥的事情。可是你这样一直难过下去是没有用的,想想看你的家人,他们都在外面等你。

阿和反问教官:等我什么?等我在这边变好回去吗?还是等我变得跟我哥一样好?

他的父亲,不停地送他写着“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笔记本,鼓励他成为家族的骄傲。

他的母亲,把更多时间用于“不听话”的小儿子身上,对阿豪反而少了关心,因为他是那么的懂事、听话,让人放心。

而他的弟弟,也因为他的优秀而倍感痛苦。

在送别了哥哥之后,阿和回到抚育院,突然情绪失控,结果被关了禁闭。

教官安慰他: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我们很遗憾你哥哥的事情[]。可是你这样一直难过下去是没有用的,想想看你的家人,他们都在外面等你。

阿和反问教官:等我什么?等我在这边变好回去吗?还是等我变得跟我哥一样好?

他的父亲,不停地送他写着“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笔记本,鼓励他成为家族的骄傲。

他的母亲,把更多时间用于“不听话”的小儿子身上,对阿豪反而少了关心,因为他是那么的懂事、听话,让人放心。

而他的弟弟,也因为他的优秀而倍感痛苦。

在送别了哥哥之后,阿和回到抚育院,突然情绪失控,结果被关了禁闭。

教官安慰他: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我们很遗憾你哥哥的事情。可是你这样一直难过下去是没有用的,想想看你的家人,他们都在外面等你。

阿和反问教官:等我什么?等我在这边变好回去吗?还是等我变得跟我哥一样好?

而对于阿豪来说,真实的自己,躲在密不见光的容器深处,等待被看见。但当他与自己终于见面时,却是不可避免的惨烈和死亡。

也许,维持“懂事”,保持“上进”,太累了吧。

形同陌路的父子

在少年抚育院一年半之后,正在餐厅吃饭的阿和得到了提前被释放的通知,抚育院的少年们自发地唱起了《花心》,为阿和送行。

“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

你的心忘了季节,从不轻易让人懂。

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只要你愿意,让梦划进你的心海。”

这是影片中我最感动的一幕,少年、阳光、歌声,还有羡慕和祝福

被妈妈和小玉接回家后,父亲阿文对阿和视若无睹,把他当空气。

妈妈问阿文:你一定要把场面搞成这样吗?

阿文回答:你要我怎么样?跟他抱一抱,说声辛苦啦?他连叫我都没叫,你要我怎么样?

墙上的装饰画写着“百年好合”,但在这个家中就像是一个诅咒

不知道怎么面对儿子的阿文,索性搬到了驾校的员工休息室,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在这段日子里,阿和历尽波折,终于找到了一份在洗车行的工作,同时还在一家便利店上夜班,辛苦但却勤恳地养家糊口。

驾校的老板问阿文:“你是他爸爸,你现在是准备不管,放着等它烂掉是吗?”

阿文没有回答。

当天晚上,阿文做了一个梦,他在家附近的巷子里走着,突然,阿豪出现在他身边,陪着他慢慢地走。

阿豪:“我前几天去家里找你,你不在。”

阿文:“找我什么事?”

阿豪:“没什么,就是来看看你。”

走着走着,阿豪突然停下了脚步:“爸,我不陪你了,我往这边走。”

阿文有点着急:“你要去哪?”

“回去啊!”白衣少年,微笑着向爸爸道别。

从梦中惊醒的爸爸,再也睡不着了。他去一家便利店买烟,却遇到了在这里兼职的阿和。

在他扭头要走的时候,阿文终于开口:“爸,要不要喝个东西?”

父子俩在便利店门口,进行了阿和出狱以来的第一次交谈。

阿文告诉儿子,他梦见了阿豪在这里出现。

阿和说:“所以你过来看看他还在不在?其实,后来哥又来看了我一次,他说没什么事,只是来看看我。”

阿文很震惊:“他刚刚在梦里也是跟我讲这句话。”

阿和说:“哥真的是个很好的人,只是我们没有人知道,他真正在想什么。”

最后,阿和告诉爸爸,他要搬走了,希望爸爸搬回家住。

这部电影的导演钟孟宏说过一句话,父母不以了解为前提的爱,是不会让子女幸福的。

阿豪是这样,阿和是这样,那个被阴影彻底笼罩的菜头,也是这样。阳光普照,灿烂明媚,但也滚烫刺眼。请允许有阴影的存在。也希望我们这些不完美的父母和孩子,能够做彼此的太阳。

观后感四

台湾导演钟孟宏曾经三度获得不能提奖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导演双提名,《第四张画》获得了当年的最佳导演奖。今年这部《阳光普照》是他第四次同时提名这两个奖项,也是他第一次获得不能提奖最佳剧情长片。

在不能提奖观众票选排名中,《阳光普照》位列第四,剧情片中仅次于排名第三的《热带雨》,前两名分别是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获得观众票选大奖的美国片《乔乔兔》和纪录片《台北爸爸,美国妈妈》,足见其呼声之高。

作为不能提奖常客,钟孟宏可以说非常受湾湾观众的青睐了,这部《阳光普照》更是从年初就开始被华语影迷期待。在年初的2019年展望中,我曾经提到过这部电影,因为钟孟宏此前曾经有过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经历,我本猜测这部电影会再次入围一种关注单元,没有想到的是,全球首映最后落在了多伦多电影节,而除湾湾外中国地区的首映则放在了年底的轰空亚洲影展上。

不过这样也好,能让中国观众即使不能去湾湾,在轰空也能看到这部电影。我就是在轰空看到的这部影片。

说实话,能够在中国土地上看到一部结尾没有“最后,XXX投案自首”字幕的华语青少年犯罪救赎题材的电影,我是非常开心的。这种开心主要来自于一种侥幸,因为众所周知,在大陆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我觉得我的心态可以概括为“叛逆式观影”,可以理解。为什么呢?因为被憋屈太久了。

当天我冒着“生命危险”在位于轰空岛商业区中心的太古城中心百丽宫影城观看了这部电影,发现轰空观众对这部电影非常热情,很多观众早早地就来排队了。走进影厅之后,跟着我一起进来的是一群在轰空学习的湾湾学生,他们说了一句话“在轰空观看一部自己家里正在上映的电影也是新奇”,非常奇怪也并不奇怪。因为这种感受,和我在轰空观看这样一部如此贴合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电影,感受差不多。

除了结尾没有“自首”字幕之外,这部影片中还有一些十分血腥暴力的镜头,比如开场就是一个人被砍断了手臂放在火锅里煮熟,主要角色跳楼的直观镜头,还有接近结尾真相大白的时候一场极其血腥暴力的把脸砸得稀巴烂的戏,非常直观,也并没有任何的阉割。

其实不难想象,表现青少年暴力犯罪和家庭救赎题材的电影一定是少不了暴力元素的,只不过这种电影暴力元素不是主角,而是主题表达服务的。

这就是一个台湾普通家庭的故事。父亲与小儿子的关系一直不好,两人水火不容,所以父亲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成绩好的大儿子。小儿子顽劣淘气,因打架伤人进入教养所拘留。大儿子不堪心理压力跳楼自杀,小儿子的女友意外怀孕找上门来,在一系列影响下,父亲对家庭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小儿子出狱后,被当年一同入狱的同伙勒索贩毒,父亲决定替儿子解决掉这个麻烦。

剧情就是一部长达155分钟的台湾八点档家庭温情剧,可以说是非常烂俗。所以说实话,我并不是很赞成《阳光普照》拿不能提最佳剧情长片,因为他无论在电影语言的纯熟程度还是在文本表达的深度与广度上,都不及陈哲艺的《热带雨》。

但影片本身也有优势。

它本身探讨的内容,是基于中国家庭文化之下的。由于中国家庭的功利化的教育灌输,导致了两个儿子之间不同的待遇。“明确目标”这样的话语,特别像是从一个典型的中国父亲口中说出来的那种话。千年来中国家庭形成的“光耀门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观念告诉我们,读书就是为了要光宗耀祖,父母沾光、皆大欢喜。所以当我看到父亲因为脸面问题,偏爱大儿子、忽视小儿子的时候,我看到的是我身边许许多多家庭的样本。

这些家庭成长的孩子,面临着许许多多可能的心理问题。大儿子因为长期在家庭中扮演太阳的角色,其实心里不堪重负,已经有自杀倾向,小儿子则选择了破罐破摔。这其实是病态家庭教育下被重视和被忽视产生的两种极端问题。

另外还有青少年犯罪后回归社会的问题,小儿子在出狱后,面对的是父亲的冷脸和社会的不解。这里面有一个对于改造罪犯的的社会接受程度问题,社会到底是不是能够摒弃偏见接受污点人士。这在今天,是一个备受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也是整个犯罪改造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一切的解决方式都被归结在亲情和爱上,但我认为,这一切远远不一个“爱”字可以解决的,他需要整个社会从文化偏见到社会观念的具体执行层面做出深刻的检讨和改变。比如,我们看到家庭的文化是功利性的时候,我们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形成这样功利性的教育?它的文化成因和社会因素在哪里?是不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从潜意识里只接受优秀而不接受平庸?

再比如,我们在看到出狱后的罪犯频频碰钉子的时候,也会思考,是什么导致了社会如此不接受有前科的人?为何有前科的人会再度入狱,到底是由于他们真的屡教不改,还是社会的的不接受导致他们长期生活在底层无法做出相应改变?

这些都是问题的背后,应该启发人们去真正思考的内容,但《阳光普照》并没有提供这样深入的思考,它的主题是“爱的传递”,所以电影对整个社会问题的探讨也仅仅局限于理想化的表层,而未进行深入的剖析与解读。

这正是我认为他不应该拿不能提奖最佳剧情长片的原因,因为正如我在前面说的那样无论在文本层面还是在影像层面,电影都太过于表面宣教化、情感化、模式化,而没有真正涉及到背后的实质内容。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这部影片的获奖能够让这些议题再次受到关注,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从“议程设置”的功能来看,《阳光普照》依旧是一部有其作用的影片,毕竟,先要看到问题,才能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