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语录 > 励志语录 > 《无问西东》影评精选三篇

《无问西东》影评精选三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7K 次

《无问西东》影评精选三篇

《无问西东》影评精选三篇

导语: 《无问西东》,是一部为庆祝清华百年校庆而摄,年代感很强,前后穿插了四个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故事,四条叙事线连贯在一起,让整部影片充满热血、温情。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无问西东》影评,欢迎阅读。

《无问西东》影评精选三篇

篇一:

《无问西东》电影观后感,只问自由,只问初心,只问敢用,无问西东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的选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因此每个人的人生也截然不同。如果你早已知道你的人生会是怎样,你是否也还会无悔前行?

电影《无问西东》用138分钟讲述了四个有关青年选择的故事,是很多人喜欢的一部影片。这部影片讲述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它将是由你自己选择。

民国时期文科高材生吴岭澜对于自己专业的选择。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吴岭澜虽然物理不及格,但是国文、外语都均是满分,十分的优秀。当诗人教务主任的梅贻琦问起他为什么选物理而不学国文时,吴岭澜答道:“因为好学生都学实科。”他的选择绝大部分是社会因素所决定的。正如今日之言论“学习不好,去学文吧。”

抗战时期富家子弟沈光耀对于抗战与否的选择。战争时期,投笔从戎者比比皆是。西南联大创办的八年岁月8000名学子有800左右投笔从戎。出身富家,祖上大官有过,将军也有过,该有的辉煌都有了,不错哇。到了他这里,唯一希望的就是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就是这样简单。而生于国家危难之时,谈何小家安康?看过了生离死别,想清了国家危亡,他,一个富有的、满腹经纶的翩翩公子,瞒着母亲投身保卫国家的队伍之中。救助饥饿孩童的行为打动了身旁的战友;身受重伤却挺身而出,为保战争胜利驾驶飞机与战舰同归于尽的场景令人震撼;而留给母亲笔记上的“妈妈,对不起”则令万千观众泪如雨下。我们感慨,我们敬佩。从军保护国家是他的选择,我想,沈光耀是无悔的。

文革前夕孤儿陈鹏、李想、王敏佳对于爱情的选择。陈鹏选择了爱情:他为王敏佳亲自雕花;在她被批斗毁容后,可以带着她回到云南,给予安定的生活;完成核爆炸,帽子里由于辐射掉下的发丝,就是他对于爱情坚守的凭证。“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为情奋斗者,每一个人依旧做着各种各样的人生选择。现代张果果对于善良的选择。因为他其性本善,所以资助了四胞胎姐妹,为她们起名字,给她们的家人提供住处;因为他十分坚守本心,所以尽管蒙受冤屈,仍然不愿泄露同事的信息。他踌躇、辗转,烦恼的都是我们所烦,难过的都是我们所难。

在我们做选择的时候,谁又知道是否正确?毕竟没有谁会知道自己的人生。谁有知道远方的路如何,是好,还是坏?由你选择。

篇二:

最近电影《无问西东》热播,我也去揍了回热闹。带着些许期待,也为这段时间的忙碌而找点休闲。

和平时所看到的电影不一样的是:剧情从现代一直演到了战火烽飞年代而后又回到现代。思绪此起彼伏,一开始还真有点“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摸不着头脑的感觉。看完仔细品味,慢慢琢磨,再看剧情介绍,原来《无问西东》说的是四代人的芳华,四代人的青春,四代人的热血。电影展现了四代人在贫苦时期年轻学者的迷茫,经典台词是:“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战争时期老牌知识分子的风骨,经典台词是:“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建国初期青年支边的热血,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和平时期物欲横流中保持善良的初心,经典台词是:“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四条叙事线连贯在一起,让整部影片充满热血、温情的同时又不矫情。

从《无问西东》这部电影中我明白了生命了珍贵,青春的无畏,也让我明白我们这一代人太过于浮躁,做什么事情都是火急火燎,只想快速成功,有时却忘了自己的初心,就像剧中张果果当他扫墓回来,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内心,那句“我跟别人不一样”虽然轻柔缓和但却那么掷地有声。我们这个年代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对自我保持初心,对事情保持敬畏的人。

电影最后以这句台词结尾: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实在是经典,让我明白,在任何时代,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做一个善良乐于奉献的人。

篇三:

选择是个问题

在看完电影无问西东后我的脑袋里突然就闪现出了选择二字。无问西东这部电影用四个不同时代的不同故事展现的不同时代下人们的选择。巧妙的是,电影并非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四个不同的时代穿插进行,颇有深意。

上世纪20年代,一战刚刚结束,中国仍然处在国家危难中。学子们认为学习“实科”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效力。而这个时代中的电影主人公之一吴岭澜也是其中之一。他文学天赋极高,国文和英语都是第一,但是物理化学成绩却不怎么样[]。在接到建议转科通知时,吴岭澜是矛盾的。他知道自己具备文学潜力,同时他也热爱文学,但他认为最好的学生都是读实科,这个年纪就应该读书学习,每天把自己埋于课本中,何用管他读什么书。

当时他的老师梅贻琦向他解释了何为真实,在听过泰戈尔演讲过后,吴岭澜听从了自己的内心,选择了文科。吴岭澜所面对的事情恰是我们每个人曾面对过的难题。高考分科是到底选文还是选理。而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路终归要自己走的,只有尊重内心的声音,人才能够活得真实。

上世纪40年代,祖国在战火中跌宕前进,学子们被战火逼退到祖国的西南方。西南联大由此建立。这个时代的主人公是个富家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知识面宽广,这使得他的见识不同于常人。他看到祖国被欺凌,心里是悲愤的,和众多年轻人一样想要报效祖国。最了解儿子的当然是自己的母亲,母亲因为他信中评论时政便看出了他想要参军的心。沈母是万千母亲的缩影,她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享受自己的人生,不必去为了功名利禄而奉献自己的一生。她逼着他下跪发誓,无非是当母亲的为儿担忧的一片心。

但当日军不断的轰炸我们的国土,飞行员部队开始招军,长官说的一句这个世界上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给出的美好的事物。长官的话打动了他,也使他坚定了要去当飞行员的心。主人公的选择,是家国之间的。但我觉得他并未违背母亲对他的期望,母亲希望他能够想好怎样过自己的一生,而他已经想好了为国奉献的一生,所以在他最后选择冲向敌人的战船是,脸上是平静的笑容。他的选择是从心里给出美好事物。

上世纪六十年代,祖国在自立后又遇到新的危机--自强。想要强大必须有代表军事实力核武器。陈鹏是当时清华大学的学生,优异的成绩使他被校长看中,挑选他去研究当时的机密任务核弹的制造。他孤儿的身份也是他被挑中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当时研究制造核武器是多么危险艰难的事情,这使我不由得对研究这些的前辈们肃然起敬。陈鹏、王敏佳和李想之前是同一个班的,身份相仿,都是孤儿。陈鹏喜欢王敏佳,因为她拒绝了校长对他的邀请。面对前途与自己的爱情,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前途。他说他有要照顾的人。

而李想也喜欢王敏佳,相比较于陈鹏的老实木讷,浪漫充满理想主义的李想更受王敏佳的欢迎。陈鹏在看到李想拿王敏佳的手练针灸时,默默退出了,并且接受了校长的邀请,去研究核弹。但王敏佳出事儿的时候,李想为了自己的前途抛开了王敏佳,与陈鹏的选择截然不同。在王敏佳被批斗,被殴打到休克的时候只有陈鹏还敢上前帮她,最后陈鹏把她带回了自己的老家。在爱情与前途面前,很多人会迷茫,到底是成就自己还是选择一份感情,陈鹏用自己的赤子之心告诉我们爱自己热爱的事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这句话的含义。

到了现代,主人公张果果同样面临许多难题,职场的各种斗争让他迷茫。他刚开始选择帮助四胞胎是因为公司需要,而后他被上司算计离职后,四胞胎被公司放弃,四个小生命没有人管,他选择了帮忙。而过程中,他的同事和张果果说他之前帮助的孩子,他的家庭后来不断的找他帮忙,听了同事的经历果果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帮错了。于是他好几天没有去看孩子,而清明扫墓时父亲对他讲的故事,以及意味深长的话,让他坚守了自己的初心。他继续帮助四胞胎家庭,电影结尾是他的独白,希望你在被打击时,能够记起你自己的珍贵,去抵抗世俗的恶意;希望你在迷茫的时候,坚信你自己拥有的珍贵。

这四个故事看似独立,确是有关联的。吴岭澜被梅贻琦与泰戈尔影响,选择文科,这为他最后成为西南联大的老师垫下伏笔。他成为了西南联大的老师才以自己的行为与言语影响了沈光耀。沈光耀成为飞行员后为那些孤儿们投下食物,正式他的这些事物使得陈鹏得以生存下来。而陈鹏在王敏佳墓前开导李想时说的那一句逝者已经逝去,生者还得继续活着影响了李想。李想在大雪中救下张果果的父母,由此才会有张果果的烦恼。一环扣一环,假使其中有一个人没有遵循本心,做出选择那么之后的事情都不会发生,这正是电影中最巧妙的联系。

电影中每个人物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沈光耀因为阿山的的死亡,开始关注更多的阿山,他每次独自飞行都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但他每一次都义无反顾。正如电影中那一群孩子所唱你的恩典,在天边铺满,有心人会看见。他的义无反顾让他的队友们都加入了帮助那群孩子的队伍中,因为他的善良,这一群孩子才有了明天。这个情节是电影中最能打动我的一点。沈光耀的食物,与杜甫的千万间房屋是相同的。在他没有食物可以给孩子们,只剩母亲带的冰糖莲子,他也悉数拿出善良是可以延续的,沈光耀的善良延续了陈鹏的生命,陈鹏的善良延续了王敏佳的生命,也影响了李想,李想延续了张果果父母的生命,而张果果挽救了四胞胎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