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名言 > 经典禅语 > 关于尘缘的禅语

关于尘缘的禅语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8W 次

欲火忆念薪,受风之所吹,猛火大炽燃,焚烧众生心。一起来看看关于尘缘的禅语吧!

关于尘缘的禅语

关于尘缘的禅语

1. 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2. 又如大海同一咸味,佛法亦尔,同趣涅盘,一味解脱。——源自:《佛说华手经》

3. 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4.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那你我的相遇又是前生怎样的缘分?

5. 凛冽的清风和温暖的阳光同在!愿慈悲的法流滋润您的未来,愿智慧的光明照耀您的身心!愿您新年里成就智慧般若,六时吉祥!

6.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7.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8.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9. 世间无论如何变,万变中我们要求不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时局险恶,灾难频繁,我们想做好事,而好事多磨,没有清净心、没有智慧和定力,没有办法应付灾变。所以心一定要清净,要能够定,才有智慧知道如何解决问题。

10.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11.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12. 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3. 可不可以为了我,一个这么爱你的我,拒绝所有暧昧?

14.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选自《雨霖铃》

15.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个人能够获得大家的尊敬,没有其他原因,就是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我们每个人最大的障碍,是自己的毛病、烦恼、习气,能够一一克服,必定有成就,中国古人「悬梁刺股」,為的就是克除自己的毛病习气,否则要想成就,非常困难。

关于尘缘的禅语

1. 拘那含牟尼佛偈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2. 能够度自己才能帮助别人,不能自度绝对没有办法帮助别人,这是事实。

3. 1、永远不可欺骗别人,不可轻视任何地方的人们。在充满愤怒和恶意的地方,让我们用慈爱对待他们,使他们不受丝毫的损伤。

4.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5.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6. 如实知已,以理为依,不由耆长众所知识补特伽罗、佛若僧所说法故,即便信受。——源自:《瑜珈师地论》

7. 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8. 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9. 自归三尊,最吉最上,唯独有是,度一切苦。——源自:《法句经》

1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1.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12.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3. 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14.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15. 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八大人觉经》

16.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之中。

关于尘缘的禅语

1. 看到别人有过失,必须是真正的同参道友,才能够规劝,而且劝不要超过三次,以免结冤仇。与大眾相处,心地要保持清净、平等,道场是佛菩萨建的,谁不如法,佛菩萨自然会迁单。即使是离开道场的同修,我们还是平等看待,一切都交给佛菩萨安排。

2.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3. 变化和无常是生命的特征。

4.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5.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6. 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7. 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正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源自:《佛遗教经》

8.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9. 有时候给的承诺,不如不给,因为你给了没实现,比没给更伤人。

10. 日子像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愿您用一颗禅意的心来生活,修炼成一朵智慧的极乐莲花。新年吉祥!

11.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七佛通戒偈)——源自:《法句经》

12. 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13.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14.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15. 出家人有二种缚:一者见缚,二者利养缚。又有二种障法:一者亲近白衣,二者憎恶善人。又有二种痈疮:一者求见他过,二者自覆其罪。又有二种不净心:一者读诵外道经文,二者蓄好衣钵。——《法苑珠林》

16. 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