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文案 > 励志作文 > 高考天津卷历年优秀作文精选

高考天津卷历年优秀作文精选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4W 次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已经结束,高考作文题出炉后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那么,大家是否还记得天津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呢?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高考天津卷历年优秀作文,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高考天津卷历年优秀作文精选

  高考天津卷2014年优秀作文精选:向芯片说“不”

能让人无所不知的万能芯片,不知道是多少人的梦想。有了芯片,我们不用再为考试疲于奔命,不必再为“之乎者也”头昏脑涨,也不用为天文地理绞尽脑汁,更不必....。.然而,有了智能芯片,就真的风光无限好么?

我们自以为大脑操纵着古今中外的一切有史记载的东西,却在一个小小的智能芯片手里被玩弄,被操纵,于是,我们便像一条流水线上下来的“合格品”,被智能芯片放在手掌把玩,在芯片感叹自己惊人的复制力后,我们被无情地抛进这个叫做社会的大市场里。我不禁出了一身冷:将来的我们除了不同的皮囊,剩下的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我将不再是我,或者说,我们都将不是我们,总之,我们是安装上同一主机的傀儡,对,是芯片的傀儡!“不!”我要疾呼,“不要做芯片的傀儡!”

向芯片说“不”!有了芯片,我们便失去了求索的意义。周国平曾说:“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于意义本身,而在寻求,意义就寓于寻求的过程之中。”可是,试想一下,倘若我们每个人都腹有诗书,最明显的便是嘴上念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求索的道路上却无一人行走,或者就算是行走,那也是目光空洞,走到哪里都是流浪。

向芯片说“不”!有了芯片,我们便失去了独有的思想。芯片的到来给我们省了不少力气,就连思想这个问题,他都考虑到了。我们不会对事物有不同的见解,我们丧失了一项基本能力。如果把思维比作花,那满世界都是一种花,是一片花海,像汹涌的浪潮,朝我们扑过来,吞噬我们心中残存的思想,泯灭,消失。

如果当真那么有一天,我们有了一个万能芯片,我想那不是全球的福音,而是人类即将泯灭的宣告。所以,朋友们,让我们大声呼喊,让我们向芯片说“不”!

  高考天津卷2013年优秀作文精选:思而知之

何为思?《菜根谭》有言:“静思之下,俾有悟;沉寂之中,方得真性情。”由此可见,思并非我们平日里所说的浅表的想法,从头脑中一闪即逝的只能是想,唯有深沉的挖掘才称得上“思”。深思而熟虑,深思而有所得,深思而知之。

不可否认,我们所处的时代给予我们太多的学习机会,到处充斥的信息,或好或坏,总能轻易地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每个角落的`新闻,或真或假。资讯的 快捷性将整个世界压缩成一个平板,扫一眼即是全部,省却了用手翻动的过程,也省却了思索辨别、判断真伪的能力,退化的人类大脑如机械,看见则记住,过目则 忘却,恰恰没有“思”,更没有“思”后之“知”。而没有思索的过程,是行尸走肉般的生存方式,永远不是“知”的方法。

“网”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深思。有了思考、认识的过程,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带来“知”的成果。因深入而发掘,因发掘才有求知欲,进而更深一步的思考。思是一种智慧的活动,是创造力的起源。

平沙莽莽,黄土弥散,枯萎死寂的黄土高坡上,残破苍凉的土地,看似毫无生命力,可是凭借着对生命的思考,路遥轻而易举地创造出了一个“平凡的世 界”。在那窑洞里,土坡旁,风沙中,因为思考的力量,让他看到了瑰丽的风景,得知了生的艰辛与幸福。这份思考,不仅是他个人的“知”,也是整个中国人心中 的“知”。

文化学者余秋雨——一个戴着眼睛,口吐莲花的儒者。一本残破的手记,一只不朽的笔,一个天生善于思索的头脑,正是他踏遍华夏土地,访尽中国历史 遗迹,沉思着都江堰的奇伟,莫高窟的寂寞,仙女峰的灵秀,将一份深沉的眷恋植于骨髓。他知道的不是风景的绮丽多姿,而是风沙淹没了的千年古国的丰华。

有 感慨,有叹息,有满腔怒火,也有收获和喜悦。一切的源头皆是思留下的善果。思而知之,唯思才知。这种巨大的收益不是平俗的现代化设备所能给予你的。打开电 视,点看网站,翻阅报刊,满目的声名艳行,满耳的吴侬软语,架空虚构,不一而足,那些堆砌在印有老人头的钞票山上的形形色色的物品,到底给了你什么?

回头细想,只有思考留下的才是“吹尽黄沙始到金”的认知财富。那一座“知”的高山上,看是山脚,学是山腰,思是巅峰,唯登上顶峰,看到的才是整个世界;唯思,方可一览众山小,尽知天下事。

  高考天津卷2012年优秀作文精选: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意很好理解,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绿色;可当人们走近时,却发现绿色淡了,甚至肉眼都看不到。从文学的角度评价,韩愈的诗句是美的;但我觉得,退之先生的这两句诗用来概括生活中的某现象也是再恰当不过的。

人们都崇拜英雄,希望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刻,英雄能挺身而出。但失望的时候多,英雄似乎只出现在遥远的地方。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广为流传。在呼啸的汽车冲向学生的一刹那,她用纤弱却有力的身躯搭起一个安全的岗亭;“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感动千家万户,在铁片击中血肉之躯后的76秒,他以美到极致的动作完成了由凶险到平安的摆渡。人们仰望张丽莉,因为在这个“个人至上”的年代,她的奋臂挥手形象地诠释了师德的最高境界;人们钦敬吴斌,因为在这个道德与责任日渐稀薄的年代,他忍痛减速泊车的镜头是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最好说明。“最美”二字,是对他们的最高奖赏,更是对无疆大爱彻底回归的呼唤。

有时人们也会生发这样的慨叹,为什么英雄只在远方?我的生活中何日英雄突现?心情可以理解,但认识不能说没有偏差。很多人认为,只有作出做出惊天动地大事的人才是英雄,只有媒体铺天盖地宣传的人才是英雄。用狭隘与拔高的标准衡量,真正称得上英雄的屈指可数。实际上,“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百姓。设问一下,如果张丽莉没有遭遇车祸,如果吴斌没有遭遇夺命的铁片,这两个人是不是可以称为“英雄”?很难回答。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进步到,可以把一个不在“编制”内的教师,把一个平凡的司机和英雄联系在一起,哪怕你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是一个行车十年无事故的优秀员工。

罗曼·罗兰说:“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借用来评价张丽莉、吴斌很贴切。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张丽莉和吴斌,只是因为他们离我们太近,就如初春雨中的小草,被方方面面忽视了。英雄就在身边,可我们却一直在呼唤英雄,寻找英雄!多有意思的悖论!

“水到底是什么东西?”小鱼的发问是天真的,所以不可笑;“英雄在哪里”,成人的发问是愚蠢的,当然就是可笑的,而且可笑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