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文案 > 励志文章 > 拥有信心快乐成长-励志文章

拥有信心快乐成长-励志文章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1W 次

【内容摘要】本文从案例出发,描述自信心把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最终取得成功。而自尊是自信的沃土,自尊是自信的温床,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其自信心必定是脆弱的,非常容易丧失。幼儿受到一次失败,成人的冷嘲热讽,不关心、不正确的教育方法都是导致幼儿失去自信心的主要原因,通过在多元教育方法的环境下激发幼儿自信心的探究与思考进行论述。

拥有信心快乐成长-励志文章

关键词:自尊心 自信心 教育方法

一、案列描述

张盛亦,是个活泼爱跳舞的小女孩,因为她在舞蹈方面很突出而加倍受到称赞。有一次,张盛亦的妈妈带着她到轩轩家去玩。轩轩一会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一会儿背诵诗歌而张盛亦只会跟着轩轩玩闹一番。回家后,妈妈说:“你看,人家多能干,你只会玩。”从此后,张盛亦再也不肯到轩轩家玩,甚至家人只要一提轩轩,她就发脾气。

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也是最脆弱的。原先十分自信的就张盛亦因为妈妈的一句话:“人家多能干,你只会玩。”自信心居然荡然无存。这一方面来说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娇嫩的,需要成人细心呵护。另一方面,也和家长没有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有很大关系。

当轩轩表现出色时,张盛亦并没有觉得自己不如雯雯。可是张盛亦妈妈那句评价,却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自尊都没有,何来自信?自尊自信消失了,而不健康的嫉妒排斥心理却占了上风,家人连轩轩的名字都不能提,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极其有害的。时间长了,孩子会变得自卑、狭隘,还会形成心理障碍。

如果当轩轩在展示才能的时候,张盛亦的妈妈在称赞轩轩的同时,顺便提出:“轩轩表演了这么多好节目,我们张盛亦也很能干,会唱歌会跳舞。来,张盛亦!你也表演一个怎么样?”这样,上面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了。

以上情景是作为家长对幼儿用不正确教育方法,导致幼儿产生心里的各种变化的典型案例。若家长还没有意识到会使孩子的自尊性受到伤害,与及时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来解决,那么张盛亦会越来越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会认为自己很没有用,我们必须努力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变自信。

二、幼儿“不自信”原因与表现:

(一)、幼儿“不自信”的起因:

当孩子看见别人比自己能干时,如果家长或老师帮孩子找出自己的优点,告诉他并不比别人差。这样,既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又能使孩子懂得别人有别人的优点,自己也有自己的优点。

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这样的原则:每个孩子各有特点,不能以别人的长处来比孩子的短处,更不应该以此否定孩子。尤其是对要强的孩子更要注意,一旦遇到更强的对手,要强的孩子就觉得难以接受,觉得自尊心受伤。他还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再退一步说,就是自己各方面都比不过别人,也应当有生存的自尊。现在比不过别人,不代表永远比不过别人。而幼小的孩子并不明白这些道理,所以,他们的自尊才特别需要保护,只有保护自尊,才谈得上自信心的培养。

 幼儿不自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原因

1、多种原因造成

和成人一样,孩子不高兴都有其一定的原因。父母当遇到孩子不高兴时,既不能简单地一哄了之,也不要横加训斥,而应了解孩子不高兴的原因,因势利导,有效地帮助他们重获自信。

原因1:冷落造成的不快

情景:孩子们在楼下叫她一起玩踢皮球,可就是不让张盛亦参加。张盛亦只得郁闷地站在旁边看,任凭妈妈叫他干什么都不理不睬。

分析:当孩子没有被邀请参加集体活动时,会使他感到被冷落和孤立,从而产生难过甚至嫉恨的情绪。父母不妨先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没被邀请,是偶尔被忽视还是孩子和别人打交道有困难?如果是前一种可能,要教会孩子学会理解别人,不要把自己作为事情的中中心;如果是属于后一种情况,可以通过一些主动行为加以解决,如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聚会,帮助孩子学习与人交往。

提示:当孩子生气时可以用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方法,譬如全家一起做游戏,或是做孩子感兴趣的事,如听故事等,来冲淡孩子被其他孩子“丢下”的孤独感。

原因2:争吵引起的不欢

情景: 张盛亦是轩轩最好的朋友,可是在做游戏时,为谁做公主的事她们争吵了,结果不欢而散,张盛亦回家后心里很不高兴。

分析:成人总认为孩子争吵没关系,一会儿就会没事的。其实不然,因为孩子接触的世界还不大,他们往往会把这样的事看得很严重。父母不妨在安慰孩子的同时,了解一下争吵的关键原因,如果是孩子做得不够好,就教孩子先检讨自己,反思自己的态度,并学会道歉。如果不是自己孩子方面的问题,也要让孩子通过这件事,逐步认识到与他人相处需双方的、动态的,需不断呵护,更需要珍惜。

提示:告诉孩子,相互喜欢的人之间发生争吵是难免的,不要老放在心里,就如爸爸妈妈也经常会为有些事而争吵,如果你能主动谅解对方,问题就会轻而易举地解决。

原因3:受挫而生的退却

情景: 张盛亦没有想到自己画的那幅向日葵的画竟然被小朋友说画得很难看。想到妈妈知道后肯定会不高兴,张盛亦不由得轻声嘀咕:“画画那么难,我不想去幼儿园了!”

分析:在幼儿园画得画被小朋友说了,或是在小伙伴竞争中受挫,都会给孩子很大的打击。与其说难而不想学原因,不如说是因为没有面子才心生退却。这时父母仅仅安慰孩子摆脱不快是不够的,最好能在孩子平静后和他一起坐下来讨论,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哪些关键的地方没有掌握,以帮助孩子重新建立信心。

提示:在孩子难过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拥抱,一杯果汁,或是一个微笑……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就足以让孩子的心情好起来。

原因4:压力导致的对立

情景:张盛亦早上突然肚子疼,不愿上幼儿园,妈妈要带她上医院,却死活不愿意,就嚷嚷着不喜欢老师,不愿意去幼儿园,。

分析:早上突然有病,或是晚上不愿睡觉等等,这些可能都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有可能是孩子对老师有意见。

不妨和孩子谈谈话,但一定要表现出妈妈是会给她支持的,而不是一味责怪她的。来自父母的合作会让孩子的压力缓解很多,心情也会好很多。但是必须告诉孩子,老师是爱她的,只是和父母的爱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

提示:有机会和老师谈次话,客观地分析一下孩子的表现。成年人之间的交谈会比孩子的反映更客观,更有意义。

原因5:担忧引发的失落

情景:前段时间家里养了一只小狗,小狗突然不吃不喝,像是得了病。轩轩一股劲地追着爸爸妈妈问有没有好办法帮助小狗狗,当妈妈给狗狗喂了药,轩轩还是表现得很伤心。

分析:如果家里养的宠物生病或是走失了,常会让孩子非常担忧和伤心,因为孩子已经把它们当作了家庭成员。这时仅靠简单地安慰是不够的。父母和孩子最好还是一起想办法,如带宠物上医院看病,或是发布寻找小动物的启事,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全家人都在采取行动。对平复孩子的心理是很重要的。

提示:即使是最不好的结果,宠物没有找到,或是医治没有效果。父母也应该对孩子说明实情,并告诉他,大家都为此而感到难过,并答应为他找一个新的“小伙伴”,这样孩子就会有所寄托。

2、幼儿“不自信”的主要表现

孩子在遭受挫折和失败时,是最容易失去自信的。在这个时候,他往往会很容易忘记个人的存在价值,一味地指责自己,严重挫伤自信。遇到这种情况,成人要教会孩子只同自己争胜。只要自己比昨天有了进步,或者说尽了努力,就可以为自己感到骄傲了。老师教托班的幼儿画绕毛线团。一位小朋友非常得意地将自己的画拿给妈妈欣赏,谁知妈妈看了一眼说:“你画的是什么呀?真难看。乱七八糟。”小朋友非常失望的看了看妈妈,嘴里还小声说:“妈妈连毛线团都不认识。”

试想一下,如果这两位妈妈能抓住这难得的教育机会,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并提出努力方面,相信收效会截然不同。如果妈妈这样说:“啊!你能把毛线团画得这么好,你真棒!如果你再把毛线团画得整齐些,线往一个方向绕,你一定会画出更漂亮的毛线团来!”要使孩子建立自信心,就需要大人的耐心和正确的方法。

事实证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首先要帮助孩子找回自尊。而只有孩子感受到被人尊重,才会渐渐学会自我尊重。

(1)家庭的过度保护

自孩子出生后,就成了家中的中心。家里人对孩子的关爱无微。不至,所有的事情都被包办代替,就拿吃饭来说,到孩子能自己吃饭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吃,虽然一开始孩子会吃得一塌糊涂,吃得时间也很长,但这正是他学习吃饭的过程。这时边上的大人看着急,情不自禁地去喂他吃饭,又如洗手,母亲常常因为感觉孩子自己洗不干净而帮他洗,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要知道孩子学习一种技能如果不给他尝试的机会,学习的过程,孩子的能力怎么会得到发展呢?父母频繁的剥夺他学习的机会,当然他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少。

过渡保护的另一种表现是恐吓。父母有时不让孩子出去玩,可孩子偏不听话时,父母就会说:“外面有×××,你会遇到危险的……”,这招很管用,孩子大多会乖乖呆在家中不出去,但孩子的自信心也正是这样被吓掉的。

(2)家长的过多批评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且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而孩子由于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经常遭受失败,缺乏成功的体验,逐渐养成了遇事畏惧退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孩子发现自己的父母总是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或者是薄弱的地方,而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的时候,孩子怎么会有自信呢?许多父母都忽视了一个事实,“别的孩子能行的,我的孩子不一定行”,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孩子,其实也是在为难孩子。这样做,势必自讨苦吃,也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

(3)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会导致幼儿的自信心不足

每个幼儿由于其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能力、行为、性格、智力等,这样在幼儿之间就存在着个别差异。幼儿由于某些方面的不足而又未及时得到弥补,从而导致自信心的不足。

(4)成人消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态度,是造成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幼儿的能力所限,在做一些事上往往是“力不从心”,常常是把事情做坏,因而受到成人的责备、禁止,以至于他们不敢做、不想做、更不会做,产生畏缩、逃避的行为反应。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注意采取积极、适宜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乐观向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

(5)教师、家长共同努力,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更加认识到:家园合作是课程架构中的一部分内容,是课程实施的强有力保证。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创设离不开丰富的物质,资源的统整利用离不开有效的家园互动 。

三、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信心发展的环境

(一)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尊重、信任幼儿

教师应采取少批评多鼓励的方法,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多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允许他们自由的联想、自由的谈论,让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当他们的想法得到肯定时,孩子的自信心也会不知不觉的形成。相反,如果老师、父母对孩子训斥多,粗暴,态度冷淡,孩子就情绪低沉,对周围的事物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

这里的环境侧重于心理环境,这种心理环境应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自由、宽松、和谐的气氛,这种环境是要通过老师的努力才能获得的。我们平时经常听到这样一些口语:“都坐好了”、“不许乱讲话”,这种命令性的语言使幼儿处于一种 “必须听话”的被动地位,缺乏敢于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机会。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一名幼儿把太阳涂上了绿色,当时我就告诉他不对,要求他重画,他却委屈的哭了,那堂课也因为他的关系没能很好的进行下去。事后我了解了一下,因为我们学过一首诗歌叫“绿色的世界”,他是根据诗歌的内容涂的颜色。所以说尊重幼儿的一些决定,肯定幼儿的一些做法,平等地对待幼儿;为他们创设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是培养其自信心的重要条件。

(三)、培养幼儿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培养幼儿各种能力,并注意教给幼儿一些必要的技能技巧,如拍球、剪纸、画画、跳舞、系鞋带等。对于幼儿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充分肯定,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幼儿知道老师相信他们的能力,确信自己 “我能做好”、“我做的很棒”。

2、鼓励幼儿大胆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一次体育活动中,XX小朋友由于体质差、能力弱等原因,在单脚跳跃活动中畏缩不前,难以完成活动。为了让他体验成功,在每次的活动中,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难度,让他先尝试双脚跳跃,逐渐树立起他的自信心。

3、应相信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幼儿在活动中独立的完成任务,在出现问题时,教师可采用讨论、委托幼儿等方法完成任务。倾听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使幼儿相信自己的力量。而对于自信心较弱的幼儿,教师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为其创造条件获得成功,逐渐形成较强的自信心

四、建立自信心的教育方法

方法一:激发自信、捧出自信

幼儿自信的概念比较肤浅,我们要把幼儿模糊的自信意识明确化、清晰化、加强化。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和优点,及时帮助幼儿展示才能,当发现幼儿退缩时帮幼儿建立信心分析原因让幼儿感到自己是有能力完成的,有能力达到目标,而且会非常好非常出色地完成。

当幼儿取得小小的进步时,老师就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和表扬。使幼儿坚信自己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激发幼儿的荣誉感,强化成功感。长此以往,幼儿就会自信地参与各项活动,自信地进行探索活动。

组织活动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这样,学习活动就会使幼儿感到力所能及而又不感到简单乏味,保护了幼儿的自信心。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因地制宜、因为施教善于让幼儿发挥自身优势,尽量让每个幼儿感受成功。让幼儿通过老师同伴的评价激发出自信的火花,建立起自信的基础。

方法二:建立自信、锻炼自信

纲要提出: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城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集体生活是锻炼幼儿的最好时机,是幼儿建立自信心的基础,在集体中给他们提供表现自己、展示特长和优点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强化自信意识,提高他们的能力。因此,要把活动面向全面幼儿,对能力差的幼儿给予更多关注,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自信得到锻炼。

当幼儿自信地投入于活动使教师要见机行事给予适当帮助和指导尽可能使幼儿成功,不挫伤自信心。老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注意到幼儿的已有经验,又要考虑到在此基础上幼儿能否得到新的发展。这样,展开活动幼儿就有自信的基础,容易获得成功,进一步加强自信。

幼儿是成功长着的,需要在成长中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不断活动获得成功一点点累建自信、锻炼自信才能把自信形成品格。

方法三:成功给予自信、自信创造成功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对于幼儿来说则可能是“成功是成功之母” “失败是失败之母”有过成功的体验幼儿才有自信的本钱。成功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幼儿获得自信,失败的实践活动则可能给幼儿失败的教训。

成功就会变得自信失败就会产生顾虑失去自信。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所有的机会给予每个幼儿,好不好没关系,让他试试就行了这样做是有风险的。我们让幼儿表现主要是要他们从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

失败对幼儿的影响是长远的,下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他可能就没有信心了、不敢尝试了、不愿表现了。某方面失去信心,就会给某个领域的发展带来阻碍。

因此,我们应该对幼儿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和要求,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经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让成功给予他们自信,让自信获得进一步的成功。

方法四:充满自信、把握成功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使幼儿拥有自信的品质将使他们一生受益非浅。创设环境让幼儿以自己的快乐和满足为前提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过程。

让幼儿自己发现自己、自信地展示自己、自己评价自己。这样做幼儿是充满自信的去活动,幼儿对自己成功的把握比较高。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他自己对能力、实力地估计要比我们估计来得确实,而且对游戏的选择比较满意,容易投入溶人活动中取得游戏的成功。自主展开游戏幼儿肯定是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进行的,因此容易成功。我们为幼儿提供环境,让幼儿自己把握成功幼儿将会变得更自信。

方法五:培养幼儿自尊心与信心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每一位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如何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成为了幼教工作者关心的话题 。

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最终取得成功。所以,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无论是在学习工作中或者是生活中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许多事实已经表明,自信心的从小培养尤其重要,它是孩子成功的催化剂,伴随孩子一步步跨入成功的大门。

而自尊是自信的沃土,自尊是自信的温床,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其自信心必定是脆弱的,非常容易丧失。幼儿的年纪小,受到一次失败,成人的冷嘲热讽,不关心、不正确的教育方法都是导致幼儿失去自信心的主要原因。所以,自信的产生和培养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事例:一个很自信的孩子,因为遇到了比他更强的孩子,他原先的自信竟会在瞬间崩溃。

在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个途径:

(一)从思想上入手,双向交流,密切家园之间的联系

首先,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多渠道的宣传,让家长认清自身的教育功用,认识到自己本身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一大教育资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 对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引导家长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注意让自己的言行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如:在礼让方面我们引导家长在家对长辈对邻居等主动礼让不争吵,主动关心帮助 ,带动孩子,从小以礼待人,乐于助人。

再者就是针对个性问题开展家教指导,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性格、经历、文化素养、家庭环境不同,家长的教育需求也是千差万别。所以 ,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突出个性原则、因人而异。

1、根据家长的性格给予不同指导。 世界上人有千万种,有的内向,有的开朗,有爱说的有不爱表达的,齐步走的沟通方式显然不 能面向全体家长。必须因人而异。如对爱表达自己的见解的家长我采取言语沟通。对不善言谈和没有时间与教师面谈的家长,我常用书信、便条、联系册书写沟通的的方法。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老师填写,家长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也可以写上。教师指导家长怎样做,一二三点写上, 家长看后也能记住。如针对悠悠动作慢我这样写到:

(1)您要观察孩子慢在哪儿?是不会扣扣子,还是孩子边干边玩?您不妨教给孩子必要的技巧。

(2)可运用和孩子比赛或小红花奖励方 法。如果孩子还不能完成,就要用自然后果法,让孩子体会不按时做完事就不能满足他的某个要 求。家长拿到本子后,按照老师的做法试验,真是立竿见影,家长写到:老师,用了您说的方法,孩子在也不耍赖皮了,现在他可真变了样,孩子在家能主动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脸,再也不边玩边做事了,有时还批评我们父母动作慢呢。您的方法真好,谢谢!

2、根据家长的文化素养不同给予不同指导。 家长的文化素养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实施和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家长的文化素质高 ,能使孩子生活在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中。但有时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 ,对孩子总用成人的眼光要求孩子。对这类家长,我采用推荐书籍的做法。有《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及幼儿读物等,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获得社交技能,提高交往能力。孩子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教师要帮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逐渐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几种方法》幼教博览 2002第12期

2、《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9月

3、《现代家庭教育》,1987年版

4、《教育书》,海潮出版社,2002年9月版

5、(苏) MN李辛娜等著,赖昌贵等译:《学前儿童的自我认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关于幼儿语言教育的几点思考

语言是人的社会活动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前期是人的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学前期幼儿语言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语言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从小教会孩子说话,会用语言准确地表达思想。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幼儿的语言教育。

一、教师要想上好语言课,自身就要有比较强的语言功底。教师首先要会说普通话,其次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这样你的语言才会生动,具有感染力。教师的语言要文明,切忌生硬粗俗,要让文明的语言扎根在幼儿幼小的心灵。

二、语言教育要贯穿于其他教育之中,语言教育不能单打一。语言教育实际上与其他幼儿教育是一种互为基础、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所以,语言教育不仅是语言课教师的责任,而且应该贯穿于其他各项教育中,也是其他教师的责任。开发幼儿的思维是语言教育的基础,语言是思维表达方式良好的思维活动,应是语言表达的前提。如在体育课活动中进行语言教育,应先让幼儿观察教师的动作,请教师讲述爬、跳、跑等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然后让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再用语言表达是怎样做好动作的,这样通过让儿童亲身体验,再讲述活动特点,从而发展儿童的语言。

三、营造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长在狼群中的孩子只会嚎叫,这就说明开放的语言教育环境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语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敢于说话,善于说话,以丰富、生动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和开放的语言教育环境,不能让孩子只待在幼儿园课堂上学习语言,要让孩子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感受山,感受水,感受春夏秋冬;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有感而发。另外,还可以用编故事、家长沙龙的形式加强幼儿语言训练。

四、利用多媒体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幼儿语言教育在观念、内容、形式、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和工具。教师应充分利用众多的视听手段,让幼儿在听、备、讲、做、想中充分积累语言经验。

创设有教育价值的区域环境体现师幼互动

内容摘要 在幼儿园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学习的环境是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物质环境设置和材料提供应是幼儿兴趣、需求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有效结合,明确环境和材料所蕴涵和可能实现的教育价值,将环境创设和材料搜集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创造与自我表现的过程。我们应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环境与幼儿“对话”。

关键词 创设 教育价值 区域环境 师幼互动

正文 幼儿在园的学习,是在与周围环境、与人、与事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在幼儿园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学习的环境是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环境的教育价值不仅仅是装饰和美化,更重要的事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使物质环境具有教育价值,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我们应创设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环境与幼儿“对话”。这不是仅仅让幼儿参与或部分的把环境交给幼儿布置所能事先的,而应将环境视为课程,并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一、物质环境设置和材料提供应是幼儿兴趣、需求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有效结合

幼儿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符合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主动深究。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实物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在不断地看到自己对客体作用的结果中得到调整、扩展和深化的。可以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桥梁。因此,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蕴涵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教育所期望的经验。

(一)了解幼儿的特点、需求和兴趣,提供幼儿乐于探究和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和材料,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需求和兴趣的变化不断调整。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询问和引发幼儿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来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比如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布置了一个汽车城,里面放置了很多幼儿带来的汽车玩具,在玩耍中,一个孩子说:“这辆车上有一个大桶,这是什么车哪?”教师就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讨论,有的孩子说是垃圾车,有的说是洒水车,孩子们对车的兴趣一下子高涨;另一个孩子说:“我们比比看哪辆车开得快好吗?”于是,孩子们把车放在地板上、桌子上、地毯上开,接下来他们又发现玩具车在不同的地方开得速度不一样,就这样关于“车”的问题讨论也越来越激烈了。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投放多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二期课改中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一次在区角活动中,几个小朋友在合作布置“各种各样的路”,大家觉得还可以建高架桥和南昌大桥,这样车可以开得快些,但为怎样搭高架桥而意见不一。第二天我们老师就在探索角里提供了一些有关“桥”的图片,并关注着他们的一切。

卢博文:“看这座桥,我知道它是‘生米大桥’,妈妈带我去过的。”

吴浩宇:“这有什么稀奇,我知道很多桥,有‘长江大桥’、‘南昌大桥’。”

冯博:“我爸爸也带我乘过高架桥。”

民民:“可是我们不会搭桥,怎么办?”

冯博:“我家里有一本书上有搭桥的样子,星期一我会带来。”

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会生成新的内容,作为我们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发现和引导,像各种桥,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老师就要鼓励幼儿进行收集,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创设环境。多种渠道的材料和环境的创设,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深入及拓展延伸。

比如在研究“搭大桥”中,根据孩子们的建议,教师提供了双面胶、彩泥、各种大小形状材质的月饼盒、绳子、模板、积木等物,孩子们一开始用彩泥粘,可是根本粘不住;他们又尝试用双面胶,也不行;再用绳子扎,由于绳子的区别,有的扎住了,有的滑掉了。还有的孩子用各种月饼盒堆高进行试验,研究出了用盒子当中堆高,两边成斜坡的方法搭成了一座简单的桥,不过汽车在上面开,滑下来的速度可快多了,而且可以一下子开得很远。孩子们因此兴奋起来,他们又建构了许多不同的斜坡,比赛哪辆车开得远。

不同的材料,使孩子有了不同的体验,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教师不能用语言直接给予的,而是需要幼儿自己在对材料的探索、操作于实践中获得的。

(二)明确环境和材料所蕴涵和可能实现的教育价值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请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材料和资料仅仅是为了布置墙面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应明确,收集材料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首先,幼儿可以通过收集材料了解通过哪些途径获得信息和知识,这本身就具有探究性。比如在进行“清清水世界”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拿来了自己家里的VCD,有的拿来了画报,有的拿来了图书,有的拿来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照片。他们在搜集的过程中就了解了水的种类、水的用途,以及一些先进科技下净化出的纯水等。他们学会了查阅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纪录,孩子们在主动活动中学会了学习。

其次,对于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幼儿格外珍惜并乐于探究,从而使学习变得富有乐趣。在“海洋生物”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如一次性纸杯等制作了“章鱼”的玩具,他们用这一玩具讲故事,发现原来身边的废旧材料可以变出这么好看的东西,对搜集材料的兴趣也更高了。

二、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

要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教育目标的需要设置环境和材料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还必须有教师的支持和引导。

(一)将环境创设和材料搜集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

经过与幼儿的讨论决定了墙饰内容后,教师应和幼儿一起设计、准备材料和制作。幼儿能想的让幼儿去想,幼儿能做的让幼儿去做。幼儿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想(利用已有的经验)、问(如家长、邻里等一切可以作为资源的)、看(书、画报)去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自己动手和求得他人的帮助去获取需要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发展了设计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且每一个墙饰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例如,我班“游泳真快乐”的墙饰专栏记载的是幼儿学游泳的经历和感受,是幼儿自己的故事。它鼓励和支持着幼儿乐于用美术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使幼儿表达出自己游泳时的害怕、勇敢和喜悦;使幼儿为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而主动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使幼儿相互了解和沟通,看到同伴也和自己一样怕水而感到一些安慰,看到同伴勇敢而暗下决心向他学习,看到自己的不断进步而自豪和更加努力。这样的墙饰实现着激励幼儿表达与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学习绘画技能、同伴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自我监控和激励等教育价值。

(二)将环境创设和材料搜集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创造与自我表现的过程

二期课改的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环境创设的研究,谈到了环境创设的重要性。我在研究与实践中,理解到主题环境的创设不仅美化环境,还是孩子们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所以主题的进展,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的开展,从而不断的逐渐丰富。我们班级墙面上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经验提升的具体体现,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学习、参与的写照。

在9月—11月中,我们做的主题是“水的世界”,我们的教室环境处处体现这个主题。除了平时组织学习活动后,孩子们留下的种种痕迹,在游戏区域我们也为孩子准备了与主题内容有关的材料。比如:在做做玩玩活动中,我给孩子准备了各种材料,大都是废旧的材料,如:盒子、各种纸、铅丝、木珠、吸管、一次性纸杯等等,让孩子们制作各种海洋生物。小朋友很感兴趣,他们用广告纸折鲨鱼,装上回形针放在垫板上做“海洋”,用磁铁在垫板下来回移动,好象鲨鱼在海洋中游泳;用纸杯和吸管做章鱼,用彩泥、木珠和铅丝做螃蟹,布置在墙上。再如:说到水的沉与浮,我请孩子们共同收集准备了大量的材料放在探索角里,让他们进行实验,有的孩子可能一下子并不能理解这些材料的用处,但因为有的孩子试验后分类布置出来,其他的孩子便能从环境中获得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

孩子们在走过主题一个个站点的时候,他们也会萌发与之有关的创造性的想法,很自然的在环境中体现出来。如:秋游时看过海狮和海豚的表演后,孩子们就在建构游戏中开设了一个“开心公园”,里面有许多的“小动物”,它们住在各种不同的房子里;还有一个水族馆,住着很多“海洋生物”,连海狮和海豚表演的皮球、套圈等道具都有。孩子们不仅玩,还有角色的游戏行为,在再现主题内容的同时,更推进了主题的进展,有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为了使物质环境具有教育价值,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我们应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环境与幼儿“对话”。这不是仅仅让幼儿参与或部分的把环境交给孩子布置所能实现的,而应将环境视为课程,并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在园本培训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在园本培训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作者: 费世津 单位:静安区威海路幼儿园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各种方式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一轮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培训。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同时,加强幼儿园教师教育信息素养、顺应教育信息化潮流,对幼儿园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认识能力,以及他们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素质。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思维、信息手段、信息伦理道德等内容。园本培训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以针对性强、灵活可操作的优势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静安区威海路幼儿园是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在全区幼儿园中处于领先水平。随着数码照相机和数码摄像机被广泛运用于日常教学活动,我们发现教师拍摄的数码影像往往不清晰、不能确切反映主题内容,没有很好地捕捉幼儿活动的瞬间。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缺乏拍摄的专业技能技巧,不能把握拍摄的最佳角度和捕捉幼儿精彩瞬间的绝佳时间。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他们最需要得到的是这方面的培训,但这不仅仅是现成的信息设备与技术的使用,还涉及到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活动中发挥其作用。因而,威海路幼儿园领导在分析幼儿园现有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现状后,提出了开展“幼儿园教学影像资料的拍摄和积累”的园本培训活动,希望通过培训,不仅提高教师的拍摄技能和编辑技能,而且能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巧,从而使拍摄的影像资料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

一、让教师在培训中获得技能

幼儿园领导邀请了儿童摄影专家来园为教师作专题讲座,如“如何了解自己照相机的性能”“拍好一张照片的三要素”“照片取景的不同角度与方法”“如何评价一张照片”等,让教师通过多次培训,了解不同照相机的性能和拍摄技巧。

在培训中教研获得了许多新知识,如以往我们都不熟悉数码照相机的ISO拍摄模式用途,通过培训我们才了解到ISO有不同的感光度:100/200适合在天气晴朗的室外,400/800适合在傍晚和多云的天气,而1600则适合在夜间或黑暗的室内。 ISO感光度越高,闪光灯的有效范围就越大。这样,教师对自己原来为什么照片拍摄失败找到了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同样,同一人物和景点拍摄取景的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平视、仰视、俯视……这些拍摄的技巧让教师受益匪浅。

当教师掌握了照片拍摄技能后,我们又组织教师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培训,如“非常好色”“光影魔术手”“绘声绘影”等软件的学习,使教师能将所学的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并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二、让教师在培训中获得发展

在园本培训中,如何使教师真正成为培训的主角,是关系到培训成效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在继承传统培训方式优点的同时,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对新途径、新方法的追寻。

“参与式”培训是指运用“参与式方法”使每个教师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我们利用外出旅游的机会,要求教师根据要求拍摄不同角度和内容的照片,让教师在实际的操作中提高照片拍摄的专业技能。

“案例分析式培训”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讲解式培训,主要是运用案例去激发教师思考和探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们将每位教师拍摄的照片回园后一一归类并请专家和其他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进行现场点评和互评,通过点评使教师们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

这样一来,培训并不是把专家的意见直接灌输给教师,而是组织教师先讨论,最后汇总得出结论,由专家进一步引领。

三、让教师在培训中获得成功

在园本培训中,教师是最大的受益者,由于园本培训的内容来源于教师的困惑和需求,因此培训的内容针对性强、灵活可操作,受到教师的欢迎。

如由于“非常好色”“光影魔术手”软件的学习易上手,操作简单、方便,立刻赢得教师们的推崇,学会使用“非常好色”“光影魔术手”软件以后,教师们将平时拍摄的照片运用已学的技能进行编辑与装饰,上传到幼儿园班级网站上,立即受到家长的欢迎和好评。如蒙五班的教师运用“非常好色”软件制作了富有班级特色的月历。在培训交流过程中,每位教师的作品都让我们为之赞叹,他们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在这里每个人都获得成功,每个人都获得自信,每个人通过培训享受到无尽的乐趣。

又如在学习了“绘声绘影”软件后,蒙氏教研一组的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将幼儿的活动内容根据需要进行剪辑与编辑,为现场教研提供真实的素材……

在走向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提高幼儿园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园本化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园本培训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以针对性强、灵活可操作的优势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只有教师具有了创新的教育理念,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真正推动我们的学前教育走向教育现代化。

浅谈如何引导幼儿对美术课程感兴趣

摘要:幼儿的美术活动,大致可分为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针对班级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班级幼儿活动的课程,幼儿对美术活动都是有兴趣的,但不会持久,求异。好奇是儿童的重要的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和绘画形式,只会使幼儿感觉索然无味。这时我们应选择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和积累儿童的视觉表象;结合具体的教育活动,鼓励和正确引导儿童进行大胆地想象。

关键词:观察;兴趣;欣赏;想象

正文: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想象是灵视,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能力是人的创造力形成的基础,而创造性思维的重点是想象力,丰富的创造性想象力才是首创的保证,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力对类似事物进行推断,可以帮助人认识事物,发尽其所有创造力,

一、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1、学会观察,分析。

观察分析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造型、结构、色彩、运动模式等审美特征,用脑思考,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积累在图式,深化表象,使幼儿获得鲜明、深刻、完整的视觉形象,激起幼儿的表现欲望。

(1)观察时,可以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包括用眼看、用手摸等。如绘画“调皮的小猴子”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去动物园参观,还可以在参观后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猴子调皮的各种表情、姿态等,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观察被看作是美术活动的基础,没有观察就谈不上分析。分析是指认思维工程,是把头脑中的事物或现象分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找到事物的本质。如老师讲了“太阳十兄弟”的故事后,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你想象的太阳是什么样的`?他们发出的光芒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鼓励幼儿把看到的、想到的变成物象说出来然后再画出来,孩子孩子们感受不同,创造的符号也千差万别,从而产生审美的愉悦体验及创作分析的乐趣。

2、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愉快、积极的状态下学习美术技能,把视觉形象改变为视觉---运动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1)游戏教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它的使用灵活多样,游戏性的命题、游戏化的练习方式、对美术成果的游戏性处理以及美术活动中材料的使用等,都可以把美术和游戏结合起来。如“吹泡泡”等游戏化的命题,能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如“给小树穿新衣”就带幼儿到树林里,引导幼儿自己调试自己喜欢的色彩,粉刷树干或大片的泼洒小树,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使得幼儿的学习兴致会更高。

(2)活动中还要增进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如:泡泡画、印章画、吹画、沙画、手工等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3、学会欣赏和评价

引导幼儿多欣赏一些中外名家作品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

(1)幼儿的评价、见解往往是很原始的,并且大致在他们的概念范围内转来转去,好与坏,好听与不好听,喜欢与不喜欢,虽然如此,但无论如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视这个美学见解的幼芽。为了呵护这棵幼芽,我让幼儿主动参与评价同伴的作品,允许先画好的幼儿,自由参观别组同伴的作品,看看谁的画最美?谁的画最有趣?谁的画最有创意?然后尽可能多地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既乐于欣赏技能强、创意新的作品,又在那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给予每个幼儿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由此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的勇气和热情。

(2)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3)经过两三年美术教学活动的实践,充分挖掘不同形式的活动供幼儿操尝试,我发现幼儿孩子们越来越非常喜欢上美术课,报美术特长班的幼儿也随之增加了,看到家长欣赏幼儿美术作品是,个个喜形于色,美术活动时也很少听到“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我画得对吗?”之类的话语,都能主动参与,积极地构图、添画、涂色,大胆探索、能独立、自信的表现自己对活动的理解和自己的一些想法。

二、充分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让大自然成为幼儿想象的源泉

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中班《太阳公公》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不同种类的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例如:大班画《美妙的森林》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

2、让其它源泉成为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课件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幼儿在自己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树可以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动物园里有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等,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艺术是人心灵的升华,是人美好心灵的向往,借助美术的色彩美、造型美、形态美让幼儿能对周边的环境及人类的内心赋予美,从而感受,体验它。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身兼重任,如何让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实践,不断丰富吸取理论知识,更好的让幼儿感受美,内心充满美的细胞。

在反思中创造更有质量的教学活动

有这样一个现象一直让教师们感到困惑,即我们并不缺乏对新课程教材的认同与实践,但为什么成长有限?我的答案是: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才能创造更有质量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真切感受。

一、教学前的反思——边预设边反思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从一个教学活动方案初步形成到真正付诸于实践,我们常常会一次次地否定、修改教学设计,尤其是在公开活动的时候。其实这样一个不断否定、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教师在不断进行教学前反思的过程。它让我们更关注幼儿的经验,更认真地研读教材,更准确地把握活动的目标、重点和难点。

1.教学前的反思侧重于教育活动的目标及价值

教师在精心预设每一个教学活动的时候都要不断思考:开展本次活动对推动幼儿当前有效发展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它包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选择这个教材;开展这个活动能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可以选用哪些关键的素材和资源更好地达成活动目标。

2.教学前的反思要关注幼儿的经验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的基本精神和新教材上一个个素材点,只有在属于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活动中使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前我们必须对幼儿的经验进行充分地思考:幼儿已经有了哪些经验?适合本班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最具有挑战性的经验是什么?幼儿的经验怎样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展示、梳理提升和迁移运用?

我曾经尝试在两个不同的中班开展同一个数学活动“过生日”。

中一班的幼儿正在开展“幼儿园里朋友多”的主题活动,他们很想和朋友一起在幼儿园过生日,并且已经开始相互调查了解,制作交换生日卡片。所以在认知、情感和能力等方面,他们都具备了开展“过生日”活动的经验基础。在交流“谁是X月份出生的朋友,明日个月出生的朋友最多,谁和谁同月过生日”等问题时,幼儿能很快做出反应,并且生成了很多有价值的话题,如“为什么2月29日过生日的朋友在今年的挂历上找不到”“寒暑假里出生的朋友不能在幼儿园过生日”等。

中二班的幼儿也喜欢过生日,不少幼儿也有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日的经验。但是他们对自己具体的出生日期并不是很清楚,更缺乏在挂历上看年、月、日的经验。因此,尽管一开始在回忆和交流过生日的快乐体验时也很热闹,但之后的报生日找朋友,在挂历上圈出自己生日等环节就出现了冷场。教师事先预设的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讨论话题也难以深入展开。

因此,今年非去年,此班非彼班,该幼儿非那幼儿。在开展每一个教学活动前对幼儿的经验多一份了解与思考,活动的质量也就多一份保证。

二、教学中的反思——边教学边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上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幼儿的兴趣、热点、生成问题以及学习状况调整活动的方案和教育的策略。

1.教学中的反思要聚焦在活动中动态生成的事件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育现场幼儿自发生成的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及时进行价值判断,调整预设计划,灵活地反馈应对。

如在进行“值日生”的公开主题活动中,原本还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忽然打雷下雨了,幼儿一下子将视线转向窗外。教师当即做出判断: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教育契机,于是马上让幼儿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值日生,你将怎样记录晴转雷阵雨的天气呢?幼儿顿时回过神,非常有兴趣地讨论起来。

.根据幼儿对教师预设问题的反应进行瞬间反思与调整问题是影响教育活动质量的关键。当幼儿对教师的问题不感兴趣、不知所云、答非所问,或者答案总是处于同一层次,同一角度时,活动就会出现“冷场”。这时教师就要即刻反思调整自己的问题,甚至可让幼儿来提出问题,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动物照相馆”的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近大远小”这一概念非常缺乏经验,就马上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长颈鹿、兔子和小老鼠要拍一张集体照,可是熊猫大叔拍出来的照片总是不能让三个朋友都满意,这是怎么回事?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熊猫大叔吗?这样的问题情境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问题意识,而幼儿的提问也充分反映出了他们对“拍照”的已有经验,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升幼儿经验了。

三、教学后的反思——反思付诸于行动

教学后的反思最好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这样可以及时把活动中未发现的问题、教育现场生成的问题或者师生间智慧碰撞的火花等记录下来,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1.教学后的反思可注重分析活动效果与预设意图的相近性

教师在活动后可以问自己: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成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哪些环节或哪些问题突破预设,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收获?如果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

2.教学后的反思可侧重分析教育现场即时调整或活动后还需调整之处

教师在活动后可以问自己:今天活动中我哪些地方作过调整了?为什么要调整?怎样调整得更好?

如在大班教学活动“我们的秋季运动会”中,第一次分组教学时,幼儿对刘翔夺冠等话题交流得非常热烈,但是对接下来如何设计开展自己的运动会却缺乏经验。当时教师的调整是捕捉幼儿现场交流的热点,如“我们比比谁跳绳跳得多”来重点设计如何开展跳绳比赛,从而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会说。第二次的调整是,教师有目的地推出“跳绳排行榜”,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和竞争意识,使教学目的得以较好地实现。

谈谈幼儿服装的搭配

人,天生爱美,不管是成人还是幼儿,这几天,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我班的孙红莹穿得特别奇怪:内穿长袖衬衫,外加夏季无袖裙,下穿宽松长裤、球鞋。我本想,孩子们对同伴的衣着应该不是很在意的,但事出意料,任海苹悄悄告诉我:孙红莹穿得滑稽死了。我问她为什么这样说,她说:这条裙子是夏天的时候穿的。别看孩子们年纪小,对于衣服的搭配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孙红莹穿成这样,肯定也是自己的“精心设计”吧!中午,吃过饭,孙红莹的妈妈打来电话,吐出了自己家教中的困惑:平时重视鼓励孙红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是,能力是加强了,事事自己做主,乱搭配衣服穿,不听家长劝告,让妈妈头疼,希望老师想想办法。挂了电话,我又陷入了沉思:鼓励幼儿多动手操作、有自己的主见是对的,但由于孩子缺乏基本的服装搭配知识,造成“不常规”的搭配也是很正常的,教师应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丰富幼儿服装搭配方面的知识。第二天,我从家里拿来了我宝宝的许多衣服、袜子和鞋子,给幼儿上了一节生动的常识课,开始,我先请幼儿把宝宝的衣服按季节摆放,如:春天:毛衣、外套、长裤、皮鞋、球鞋等;夏天:短袖、短裤、连衣裙、凉鞋等;秋天:长袖、长裤、毛衣、皮鞋、球鞋等;冬天:棉衣、棉裤、棉鞋、手套、围巾等。然后,请幼儿再讨论不同的季节衣服怎样搭配:如:现在是秋季:长袖加外套配长裤、球鞋;毛衣配厚裙(半身或背带)、连裤袜、皮鞋等,这样的穿着都是很合理、美观的。当然,服装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瞬息万变的,所以,不管你怎样搭配衣服,只要符合合理、美观、大方这个准则就行了。还有就是服装颜色的搭配,比较复杂,幼儿只有随年龄的增长才能慢慢体会,这里我就不多讲了。课后的第二天,我看见孙红莹来园时穿了长袖加背心配长裤、皮鞋,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