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文案 > 励志电影 > 2016海棠依旧电视剧观后感大全

2016海棠依旧电视剧观后感大全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4W 次

《海棠依旧》根据周秉德创作的《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改编而成,于近期在央视热播,下面是由本站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一份2016海棠依旧电视剧观后感大全,欢迎阅读!

2016海棠依旧电视剧观后感大全

篇一:2016海棠依旧电视剧观后感

再现周恩来同志的伟大人生,对于我们深切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棠依旧》开播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收获了一片赞誉和满满的感动,为我们这个时代奉献了‘高峰’之作,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的有力践行。”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在讲话中指出,该剧之所以能够入心走心动心,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关键是把握住了周恩来内在的人格特质和精神气质,把握住了独特历史环境中具有生活质感的细节,把握住了时代精神和人民期盼,为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提供了基本经验:尊重历史史实,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前提基础;遵循艺术规律,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创作规划,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繁荣发展的有力保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这份初心就是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高峰”之作。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认为,《海棠依旧》是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一部“高峰”之作。“如何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我觉得《海棠依旧》至少给了我们三个方面的重要启示。第一是重立意讲情怀,第二是善创新讲角度,第三是求品质讲精工。今天召开研讨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扩大影响,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近年来,文艺创作“河北现象”享誉全国,仅十八大以来,我省就先后有17部电视剧在央视播出,《海棠依旧》是“河北现象”的又一硕果。研讨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向利作为出品方代表发言。“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是文艺精品的灵魂,顺应时代要求、反映时代精神是文艺精品的价值,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是文艺精品的生命,细致、精致和极致是文艺精品的艺术追求,领导关心、专家指导是文艺精品成功的保障。”田向利表示,河北将把各位领导专家的真知灼见化作不断前行的力量,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严把导向,加大组织推进力度,继续创作推出更多具有中国气派、河北风格的精品力作,为全国文艺百花园增添色彩、贡献力量。

篇二:2016海棠依旧电视剧观后感

周恩来总理已经离开他深爱的人民四十年了。西花厅海棠依旧,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否依旧?每个看过《海棠依旧》的共产党员都应该严肃地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口号,不期然已在国内,尤其是党内引发了一场方兴未艾的政治寻根热潮,人们纷纷在追问: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准备到哪里去?

政治寻根,其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因为任何政治运动都有“源”、“流”的关系,正如一条大河,在向前奔流的过程中,会不断有各种支流汇入,这些支流壮大了大河的声势,同时也使河水变得不那么纯洁了。但无论下游有什么变化,在源头,总还是存在着没有被污染的纯洁理想。因此一旦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人们总是会自然而然的想回到源头去探寻“初心”——初心,就是前进方向的指南针。

中国共产党也是这样。从1921年建党算起,迄今已经走过了95年的风雨历程,期间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文革、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路线、方针、政策等都做过许许多多的重大调整。如今,党的领导干部脱下中山装换上西装,形象和语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党是不是还记得原初的政治理想?面对未来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挑战乃至危机,党还能否重新找到不尽的力量源泉?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棠依旧》这部以反映开国总理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后27年间工作与生活的感人故事为内容的电视连续剧,可谓来的正是时候,因为它形象的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在一定意义上说,周恩来,可谓共产党“初心”的人格化。

那么,共产党的初心究竟是什么?也许我们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既是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

1910年,年仅12岁的周恩来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那一年,正是辛亥革命的前夜,中国近代以来饱受列强欺辱的历史,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没齿难忘,希望中华崛起是很普遍的心理。但是,近代中国的各个以“救国”相号召的政治派别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从亡国灭种的边缘带到了今天“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利位置上——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

这是因为,只有共产党找到了通往中华崛起的道路:为人民服务!这既是毛主席在延安写下惊世名篇的标题,也是他为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的唯一宗旨。在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共产党正是如毛主席所指出的那样“紧紧地和中国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才有效地动员了全国人民,赶走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并在建国后用“高积累,低消费”的方式完成了工业化。没有共产党通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获得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和万众一心的团结,要完成如此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不可想象的。

今天,谈起周恩来,许多人都在缅怀他“亲切的人格魅力、潇洒从容的仪态、稳重别致的处事风范”,这当然是对的,但不是最主要的。周恩来总理最伟大的品格,是他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始终紧跟毛主席,全心全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周总理晚年,胸前始终佩戴着一枚刻有毛主席手书的“为人民服务”字样纪念章,正是他这种信念的真实写照。

看了已经播出的几集《海棠依旧》,应该说,这部电视剧遵循“大事不虚”的基本历史原则,通过一系列重大事情的处理,如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派遣驻外大使、抗美援朝、万隆会议、邢台抗震救灾……等,比较好的再现了周恩来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伟大风范,也让观众深切地感受到了新中国前三十年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的不易。

扮演周恩来的演员孙维民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如果说刘劲扮演的周恩来演出了一代伟人的忧郁、深沉的话,那么孙维民则演出了周恩来的儒雅、谦虚,他们都从一个侧面接近了周恩来。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表演艺术家能够成功的扮演毛泽东主席(尽管唐国强的表演已经相当出色),对未来会不会出现这样的艺术家,我也不抱希望——这很可能是因为,毛泽东主席作为中华五千年古典文明和近代忧患共同缔造而成的具有世界史意义的伟人,作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的导师,他的独特气质和神采,是无法被扮演的。

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人民服务体现为“打土豪,分田地”;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人民服务体现为二五减租、三三制政权、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反对投降;在解放战争时期,则体现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则体现为抗美援朝、过渡时期总路线、缩小三大差别……等等,党的政策随着国内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为人民服务却始终如一。

在所有这些历史阶段,周恩来总理都堪称典范。为人民服务,他做到了始终如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最好的体现了共产党初心,也可以说是共产党初心的人格化。

“海棠依旧”来自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词典里,“人民”的含义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则主要指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经历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风疏雨骤”,可谓红已极瘦——工人、农民、中下层知识分子已沦为弱势群体;绿则极肥——金融寡头、地产豪强、官僚买办则富可敌国。一些党员干部早已把“初心”丢到爪哇国,屁股完全坐到了“绿”的一方了。我想,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倡“不忘初心”的现实针对性吧?

不忘初心,无疑应该包含重建自己的阶级基础,重新确定谁是“人民”的含义。

周恩来总理已经离开他深爱的人民四十年了。西花厅海棠依旧,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否依旧?每个看过《海棠依旧》的共产党员都应该严肃地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

篇三:2016海棠依旧电视剧观后感

《海棠依旧》之所以让观众亲而近之、近而敬之,首先是因为该剧在真实展现历史进程的同时,把镜头对准周恩来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澜,用“海棠依旧”这样诗情画意的视角,拓展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空间。其次,该剧从总理“家事”铺陈中透露出“国运”的信息。周恩来深爱自己的家人,但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对亲属的要求近乎“苛刻”,明确要求不要说出和他的关系,不能受到特殊照顾。弟弟周同宇身体不好,周恩来让他提前办理退休手续,并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作为补贴。这些情节看似家长里短,却体现了周恩来把“治国”与“齐家”融为一体,坚持表里如一、光明磊落,是“家风家教”的生动教材。第三,除了着力展现周恩来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的关系之外,该剧还注重展示他与邓颖超的相濡以沫、与弟弟周同宇的兄弟情深、与养女孙维世的亲情等,不仅从生活视角展现历史画面,更让观众从平凡中感受其伟大和崇高,堪称一部能够穿透历史、烛照现实的心灵诗篇和人格咏叹。《海棠依旧》之后,我们将继续围绕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典型档期”,推出《绝命后卫师》《长征大会师》等剧目,完善电视剧题材规划,加强“预制”“定制”,形成谋划一批、创作一批、储备一批、播放一批的良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