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句子 > 经典的句子 > 把技术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生产力

把技术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生产力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4W 次

最初接触众协科技和王炎林,是因为担任众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战略咨询顾问的许翰龙先生也恰好是我们的朋友。许先生在很多场合都聊起过这个创业企业,极赞它的高成长性和美好前景,还有创业者实实在在的创业心态和对技术转化的执著追求。许先生做过很多企业的战略咨询,印象中从未见过他对自己担任咨询的企业有这般超常的热情。这也激起了记者的兴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创业企业能让于企业盛衰早已是宠辱不惊的咨询行家都为之啧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创业者能让沉浮商海多年的老许都为之折服?

把技术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生产力

闻不如见“技术要与市场对称”

在众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见到王炎林总经理时,他正在与技术人员一道调试机器。借着这个空当,记者仔细地端详了这位“实在且执著”的创业者,确如是,憨实、坚毅,“是个实实在在做事的人”。

与王总聊天,感觉还是两个字:实在。王总嘴里蹦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没有什么曲折的故事,就是这样平平常常地走过来。”对于自己的创业经历,王总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在谈到他的技术、他的企业时,王总的声调和眼神都明显激亢起来,平平实实的话语中透出的是大山般的魅力……记者在采访之前,在老许处看过王总和众协公司的资料,知晓曾任河北省涉县企业局副局长的王炎林不仅有着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而且还是一位科技研发的专才,多次获河北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特等奖;现在从事节电产品的项目也是基于王炎林自己研发专利的基础。记者最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位发明型的创业者是怎样将特殊工艺专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生产力的。技术转化已经成为时下科技创业领域流行的话题,而大多数技术专利产品产业化努力的失败、技术发明成果转化的比例之低,更让我们疑惑:为什么发明和专利无法最终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产品、转化成为看得见的经济效益?难道发明专利仅仅就是那张白纸而没有其他任何的意义?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将这些问题抛向王总,如愿引出了王总的金玉良言:“技术发明本身从一开始就要注重发明的实用性,用流行的话来说,我们的发明创造要紧盯着市场导向。我的体会是,发明创造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本身,不是说随便鼓捣一个东西就是发明,就是专利。技术发明的基点应该是市场需求,它既要有特殊性,又要有普遍性。特殊是讲你的发明专利相对于之前的同类技术要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创新点,要在某一个方面比现有的东西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这样才成其为发明;普遍性是指发明要有普遍的实用性,必须能够适用于实实在在的产品改良,如果仅仅是实验室的数据变化,不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这样的发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我认为,技术发明的意义,归结于与市场对称与否。技术本身并没有经济效益,只有在市场中立足,对应市场需求的呼唤,技术才能产生真正的经济能量,并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同时,既然是发明,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也就是技术的创新点,人们常说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有了核心的技术竞争力,才能保证在技术转化创业最终成功而不被市场淘汰。

“以我们的产品为例,技术本身并称不上出众,只是我们通过对市场上现有的节电产品进行研究后,发现其中普遍的某些尚待改进之处,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开发出新的技术,并转化为产品。比如我们在材料的选择上就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尽管我们的材料成本较一般市场上的产品要贵,但是我们的产品也因此而具有自己的质量竞争优势。”

“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转化之路”

有了技术如何转化,如何让自己的发明变成产品,并最终在市场中立足,收获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在王总看来,这条路就如通往罗马之路,路有千千万万,你必须选择适合你自己的。

“创业之初,我们跟所有的创业企业一样,白手起家,缺钱、缺人,虽然有极佳的项目,但根本没有能力组建一支专门的研发团队,资金十分有限,齐全的设备、厂房等更几乎是奢想。考虑到创业成本,我们采取了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的方式,在总体控制下,将技术的研发环节进行分解,用类似项目外包的方式,将各个项目点分别交给有资质的企业或是科研单位单独承担,最后由我们统合完成整个的产品装配。在整个的过程中,我们始终牢牢掌握着技术的核心,根据我们的需要统筹安排各个环节的外包控制,所以,这样既保证了我们的技术安全,又能让我们在单独的项目承接者中选择最好的,保证每个节点最终都是最符合我们要求的,充分发挥了社会资源整合的威力,最终我们能研发出我们自己的专利技术产品。

“采取这样的一种具体的技术转化途径,是我们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的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毕竟是创业之初,不可能有那么宽裕的资金和条件满足创业的需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创业企业都是这样,我们的模式只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从企业现在初步成长的情况看,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总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对于我而言,出来创业就是要实实在在地做成市场需求的节电产品,很简单,可能没有外界所想象的什么激情、冲动之类。创业是自然的选择。我也从没有想过什么放弃或是坚持,只是觉得事情既然已经开始,遇到困难我们就是要去积极的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且我对我们的技术市场前景有着坚定的信心,我相信我最终是不会白投的。

“基于对产品和技术的极深的理解和信心,我们从技术专利到产品小批量生产,再到现在开始大规模产业化经营,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即使在完成技术转化,开始生产的最困难的时候,我通过借钱、卖房、出售老家原来创办的工厂来维持企业运营,也从没想过其他的东西。暂时的困难最多也就是让项目执行的力度放弱,走向成功的时间拉长,企业的成长放慢,但,继续是必然的。

“事实上,只要是实实在在地做事,就会只想着如何把事情做成做好,所有的曲折也好,阶段也好,都会很自然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