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句子 > 经典的句子 > 储瑞耕燕赵讲坛谈做人做事:立德、立功、立言

储瑞耕燕赵讲坛谈做人做事:立德、立功、立言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79K 次

储瑞耕,男,江苏武进人。我国当代著名杂文评论家,新闻工作者。1946年生,1970年8月毕业于上海海运学院(现上海海事大学)。《河北日报》高级编辑,“杨柳青”专栏主笔。1970-1974年在秦皇岛港务局和秦皇岛市委工作。1974-1984年在河北省委宣传部理论研究室和《共产党员》杂志社工作。1983年业余参与筹创中国第一家省级杂文学术组织——河北省杂文学会,任秘书长。1984年参与筹创中国第一家《杂文报》,任专职副总编辑,主持编务。1988年调入河北日报社,主笔要闻版言论专栏“杨柳青”,也撰写社论和其它文章、编辑稿件。储瑞耕写作和发表作品3000余篇,计300余万字,主要是杂文和言论。迄今仍笔耕不辍。

以下分享储瑞耕在“燕赵讲坛”上关于做人做事的系统论述:做人“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

储瑞耕燕赵讲坛谈做人做事:立德、立功、立言


做人“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

作者:储瑞耕

我们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但归结起来,高层次的,很有价值的,我看就是这“三不朽”。“三不朽”,就是“三立”——“立德”、“立功”、“立言”,换言之也就是“三做”——“做人、做事、做文章”。我认为,作为一个有人生的自觉的价值意识的人,这“三立”、“三不朽”都是非常要紧的,不可偏废,不可缺一,而要“三管齐下”,十分重视,十分努力。

“三不朽”是很高的人格追求。

“三不朽”,我理解是我国伦理史、思想史、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立德”,就是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就是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就是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东西。 有一种说法,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曾国藩(半个)。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被公认为“三不朽”的人物,他们既“立德”又“立功”又“立言”,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姜子牙,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明朝的刘基(刘伯温)、王守仁(王阳明),前面讲到的一个说法,两个半里的一个,清朝的曾国藩、胡林翼,近代的沈钧儒,等等。

人生在世,实践“三不朽”,就是既“立德”又“立功”又“立言”,是可以做得到的。这样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具体作为和标准,当然不是我们每一个平常人都能够企及的,但是,作为一个有进取心、事业心的人,必须有一个高目标,所谓“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就是说我们效法一个最高的,可能得到一个中间的,那么如果我们主观上效法一个中间的,那么就只能得到一个最下面的,所以我们目标还的高一点,我们应该有一个相对比较高的自我的一个参照物,人生努力的方向和标杆,并且比较自觉的,切实的,刻苦的持久的努力,以无愧于我们所处的时代,和自己所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

一、立德(做人)

立德(做人),我想就是有比较高的道德修养,比较强的人格意识。这是人生立命的最基本的东西。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棵树,那么“立德”,就好像是一棵树的主干。

1、做人的生命历程。

中国的大圣人孔子的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立德”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坚持学养和修养的递进,才能完成“立德”。

2、做人的境界。

前面讲的孔子是中国的大圣人,还有世界的大圣人就是马克思,他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虽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说明一点:这不是马克思中年和老年阶段说的话,写这话的时候马克思是17岁,他是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的。17岁的“小青年”就想到自己“骨灰”的价值,可见马克思这位伟大的人物的做人的基础打得特别好,非比寻常啊!他在人格问题上、立命处世的问题上,有远远高于其他人的深刻和远见。把自己的生命价值定位准确,是“立德”的根本问题。

3、坚持人格操守。

比如说真理意识,明白和追求真理、平民意识,摆正自己和社会上的位置,特别是百姓的关系,为老百姓,为“草根”,为弱势群体鼓与呼、“补天”,就是当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存在毛病,存在缺点的时候,遇到反对冷嘲热讽,观潮,在野、看客心态,要“补天”、“平常心”意识,特别是我们在这种比较佛教的社会,用佛教的话是“五心不定,六根不净”,在这个情况下,尤其要提倡平常心的意识,取一种平常心。有两句话:取平常心做非常事。敬业,任何一个人在岗位上都要敬业嘛!奋斗意识,人不免遇到困难、矛盾、艰辛,那是没有奋斗;殉道意识,为信仰牺牲性命在所不惜;慎独意识,人格修养不可以为了做给别人看),要自我修养,所以要慎独。

4、做人与“世风”的关系。

今天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价值取向多元,社会上消极的东西对每一个社会人都会有冲击。比方说对新闻界的干扰、影响和冲击就不小。我在新闻界说一说新闻界的例子,新闻界是社会的“良心”,而“良心”怎么能够坏掉呢?良心坏掉了这社会怎么办呢?还有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勤务员,怎么可以经受不住世风的侵蚀的考验?

那么而既不是新闻工作者也不是官员的平常的社会成员,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如果没有比较高的人格追求,久而久之,也要出问题:既没有工作上、事业上的成就,又没有思想上的进步和德行上的高标准,生活就会变得非常暗淡无光。

因此,今天时代我看特别重要的精神状态,意识追求,人格修养的问题,应当是“三不”——我觉得不迷糊,不违规,不浮躁。不迷糊,那就是光明磊落,比较无私,比较聪明,比较看得清楚历史的发展规律,叫不迷惑。比较能够把握世事的是非曲直、基本章法,叫不违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个腐败的典型例子,往往很可笑啊,是不是?公安局长,居然最后要吃枪子,枪把他打死,这是人民的枪子,这是非常可笑的。所以说,我们现在要提倡这种把握是非曲直、基本章法,不违规。再一句就是,气定神闲,成竹在胸,举重若轻,不浮躁。“三不”方针,精神状态“三不”,不迷糊,不违规,不浮躁。

5、做人与“正气”的关系。

人生天地之间,要有一股气——浩然之气,大气,堂堂正正。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一个人的“气”正不正,在于“心”。心正了,才能正气昂然,就能正气昂然。

正气昂然,硬装是装不出来的。所以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光明正大,刚直不阿,凛然不可侵犯,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精神、气节和气概。

那么用孟子的话说,重要的“气”,“正气”和“浩然之气”,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别人赐给的,那是要自己下苦功夫来“养”的!所以他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要自己来养。

6、做人与朋友的关系,这也是一个人格问题。

“交友”向来可以反映人格。比如最起码的。最重要的“信用”,比如“利他”,比如“尊重”、“公平”,比如“感恩心”,比如“见贤思齐”。

我们现在有一些人嘻嘻哈哈把你卖,老乡见老乡背后开一枪,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友谊原则放宽,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不讲人格的东西。在市场经济法制条件下的“亲兄弟明算帐”也是一种交友原则和方法。少数人在这个问题上一点道义感没有。他怎么占别人的便宜都可以,而别人合理合法的利益保护都不行,这就违反了天公地道。

7、做人与利益的关系。

孔子有句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就是如果是不义的事情,虽然是富贵,但是对我来讲如浮云一样,根本没有重量,没有分量,这是一句话。另外一句话,他表扬他的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就是颜回啊,是非常贤的,贤良。箪就是竹筒子,一竹筒子的食物,一瓢水来饮用,一箪食物来吃,住在一个非常简陋的小巷里。谁都承受不了,好像非常痛苦,但是颜回不改其乐,这是颜回贤惠的境界,大贤的境界,又贤又惠。

列宁有一句话,列宁说:“政治上有修养的人是不会贪污的。”这句话我在《杨柳青》的文章里几次用到,因为这个说的非常通俗,就是你政治上有修养,你就豁达。一个人如果在政治上没有修养,政治上不要面子,他就贪污了。像胡常青这样。当了一个副省长,你政治上都没有一点修养吗?你还有问题吗?所以说,我们看孔子的话和列宁的话大同小异,异曲同工。所以说,古今中外的圣人的心。

8、说一点健康与精神状态问题。

基于三个理由:

其一、没有健康,就没有了做人的基本条件,所以健康问题是“做人”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二、健康包括人的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两个方面都要“健康”才好。有的人虽然是肉体上的强壮者,但在精神上却是病患者,当然不行;有的人精神上很健康,很坚强,可是肉体生命不健壮,病病怏怏,禁不起风吹雨打,也不行。

其三,时下特别值得注意的,我们有相当一些的人精神上不健康,人格上不健康,无目标,无追求,不昂扬,不奋发,萎靡不振,混天度日,吃喝玩乐,低级趣味。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经受不住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头脑不清醒了,人格操守坚持不住了,“五心不定,六根不净”。

一个人,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实在是非常重要的。高尔基说过这样的话:“人的心灵如果不光明地燃烧,那就会塞满烟灰。”台湾有位高僧说:“佛前的灯你不要刻意去点,心中的灯你要点亮。”这句话我一直很欣赏,很有道理啊,这就是精神状态问题,就是强调自我精神要健康。有的人经常要求外界,浮浅的人就要求外界的,外界怎么照顾自己,怎么顺自己的心意,不考虑自己的心理。所以说,这个高僧讲的很有道理,你光是上佛前去点灯,那是不够的。刚才讲的是第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