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句子 > 经典的句子 > 《灿烂千阳》读后感:阴霾上的哀戚

《灿烂千阳》读后感:阴霾上的哀戚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11K 次

《灿烂千阳》读后感:阴霾上的哀戚


阴霾上的哀戚

——《灿烂千阳》读后感

作者:藤藤儿

来源:妈妈爱生活(mama868699)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

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诗人米尔扎·穆罕默德·阿里·赛依伯途径喀布尔时对她作了清新而迷醉的描绘,把美丽的喀布尔妇女比作太阳。事实上,这是作者胡塞尼以之命名的希冀,裹在厚重布卡下露出的双眼也闪烁着熠熠星光,她们彼此的友爱、信念,救赎着这充满失去与死亡的国家。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毁灭的爱,绝望与微弱的希望同时呈现。

有别于《追风筝的人》,这是一本关于女性关于时代的书。展现的世界更为广泛,写到了阿富汗最为卑微的百姓,最为保守的教义,最为严苛的男权意识与家庭暴力;描摩的内心更为细致,作为私生女的羞耻、偷尝禁果的激动不安、失去儿子之后的疯疯癫癫、在不同个性的阿富汗妇女身上都作了自然流露;故事的构建更为繁复曲折,她讲述了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的悲惨回忆,而又共同经历悲苦、忍耐,最后又相濡以沫。《追风筝的人》是明媚的,读完会有一个声音反复响起:“为你千千万万遍。”会感动于虽有不安背叛却最终寻觅,得到谅解的澄净心灵。而《灿烂千阳》是灰色的,会让人无从讲起,无所适从,有一种苦痛哀戚的感觉仿佛空气般蚀入身体的各个部位,让人为她哀伤,试图做些什么又无能为力的挫败感。灿烂千阳,灿烂千阳,充满微弱的希望。

玛丽雅姆以“乡下人”生的“羞耻狗”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狭窄的小屋里,生活在母亲无休止的咒怨和父亲每周四带来的短暂快乐中。安宁的人生结束于十五岁那年翻下山,闯过马路,坐到父亲敞亮堂皇的花园门口,体面的父亲并未见她。母亲自杀,她被迫嫁到远离故乡的喀布尔,一个45岁的丑陋鞋匠拉希德——自己房间里放满了色情书,却对女人露出脚踝批评指责,不允许妻子独自上街,不准让陌生男人见到妻子的脸的一个“有传统美德”的阿富汗男人。一次一次的流产,玛丽雅姆开启了她的悲惨人生。永远的谩骂、羞辱几乎让她习以为常,丈夫不动声色的挑剔、毫无来由的毒打让她的皮肤似乎多了一道厚厚的免疫,她无声息地跟在拉希德身后,做没玩没了的家务,她像一具活着的尸体,忍耐着不公的一切。我总会想到旧中国的女性,会有眼泪成为悲苦的释放。而玛丽雅姆木刻的脸木刻的内心,应对着木刻的周遭。

莱拉原本可以是个快乐的女孩。父亲是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主张莱拉上学,认为苏联共产党入驻阿富汗时期会是阿富汗女性最好的时代。母亲是个活泼的人,因爱情而生下三个孩子。然而变化是何时开始的呢?父亲沉默懦弱,母亲神经质而虚弱,哥哥们保卫圣战便永不回来,莱拉喜欢的邻家大哥塔里克也要搬走了,最好的两个朋友一个搬去了远方,一个被炸弹炸飞,身首异处。战争、政权,换了一拨又一拨。在塔里克离开的夜晚,他们偷尝了禁果,爱情在纷飞的炸弹中战胜了羞耻观;在莱拉父母收拾东西准备逃难的那天,炸弹进了她家门。从此,莱拉只剩一人了。

拉希德救了她,设了塔里克已死的骗局,救了莱拉。莱拉为了腹中的小生命不冻死于寒冷的逃难路,不在流行病中早逝,她答应了拉希德卑劣的要求,嫁为人妇。有那么几个月,莱拉是受宠的,在生下女儿的时刻结束。玛丽雅姆最初对莱拉是充满敌意的,当小小的阿兹莎拉住玛丽雅姆时,女性的宽容与爱心让这两个苦难的女人结成了最坚固的联盟,以超越年龄的友谊,类似母女的亲情战胜这个魔鬼家庭带给他们的灾难。她们共同养育这小小婴孩,共同抵挡拉希德的皮鞭与辱骂,共同在时不时的炮火声中瑟瑟发抖,抱成一团。生命如此卑微,她们互相取暖。甚至,她们还谋划过一次出逃,在另一名“好心”男人的出卖下被拉希德抓了回来,分开闭封在无光亮的屋子里,几近热死。她们选择了屈从,屈从于苦难。

政权换了一茬又一茬,友军换了一拨又一拨,在西方世界友好的人道主义支援下,阿富汗满目疮痍。饥饿线边缘的莱拉不得不把阿兹莎送去了孤儿院,她一次又一次被塔里班士兵毒打,也要单独外出去看她的女儿。一个母亲的焦灼与无奈,没有比这更矛盾的了吧。

幸好,塔里克回来了,那个瘸一条腿的英俊青年逃出了阿富汗,在难民营里失去双亲,患上无法治愈的头痛病的青年为了莱拉又回来了。莱拉并没有痛哭,却也感谢毛拉让她如此幸福。拉希德发现了,伴随的是一场惨无人道的毒打,玛丽雅姆捡起鞋匠屋的工具,对着让莱拉脸惨白的拉希德猛击下去。她们自由了。玛丽雅姆行刑的那一天,执刑的塔里班刽子手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他让阿姨吃一块他自己的饼干。他对世人间,还一无所知呢!

莱拉和塔里克带上两个孩子在巴基斯坦的山脚下安居,草地是绿色的,溪水是清澈的,小羊会“咩咩”叫。他们只从收音机里、电视上得知阿富汗的消息,从不谈论。政权还是一茬一茬地替换。有一天,莱拉决定回到喀布尔,塔里克笑着说“我当然会追随你!”他们来到当年阿兹莎待过的孤儿院,翻修地板、屋顶,给孩子们带去毛毯、肉汤。喀布尔的街道充满泥泞,人们不会抱怨,只盼着早日见到绿色。从前那些组织成为这个国家这样那样的部长,人们选择忘记,又盼阿富汗早日见到绿色。

合上书,书的封面是一片广袤的土地,一个裹着布卡的阿富汗女子迎风向前。上空,阴霾上空有一双充满哀戚的眼睛。我坐在木格窗户的屋子里写下这些,闻到窗外阵阵花香,还有鸟儿鸣叫。感谢上苍让生命美好。

每一场战争在政治家的眼中都有目的,在百姓的眼中却都是罪恶;每一场苦难在上苍那里都是考验,在女性那里都是忍耐与顽强。感谢上苍让女性存在,给这灰暗的世界以明亮的慰藉。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