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句子 > 经典的句子 > 人大硕士赵晗开云海肴餐厅创业,三年开22家店

人大硕士赵晗开云海肴餐厅创业,三年开22家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2W 次

人大硕士赵晗开云海肴餐厅创业,三年开22家店

人大硕士开办云海肴餐厅,三年开22家店

赵晗:云海肴创办人,心正意诚餐饮执行董事,中国人民大学2011届国学院硕士。

2016年是赵晗创办云海肴的第七个年头。刚过而立之年的他,说话时语速很快,说着说着就会轻快地笑笑。这种说话方式很容易使人感到这个年轻人的谦虚和乐观,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他的观点。或许正如赵晗所说,创业一定是乐观主义者才能干的事。

创业就要勇于尝试、早做准备

2004年,赵晗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习。“当年填报志愿的时候是有从众心理的,第一志愿填金融,第二志愿填法律,第四志愿才选择自己喜欢的历史专业,最后就录取到了历史系。”大一的时候,他也曾去听过一些金融和法律的专业课程,后来发现它们都并非自己的兴趣所在。大二时赵晗转到了当时刚刚成立的国学院,希望能更多地接触哲学、文学领域。

并没有出身在商人家庭的赵晗选择的道路是从商,“就是爱折腾吧”,赵晗说。在人大读书期间,他发现每年中秋妈妈寄来的云南火腿月饼都会被同学们抢着吃完,觉得这是个商机,便从家乡大量购入这种月饼卖给大家,一个中秋季下来,销售额有五万左右,赚了大概一万元。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接触生意。

大三的时候,赵晗成立了“逍遥客乐活社”,这是一个兼具旅行和公益的学生团体。当时,《鲁豫有约》举办了一个旅游攻略大赛,题目是“五一长假怎么玩”。赵晗积极和校外公益组织“多背一公斤”合作并带队参赛,把目的地放在了贵州山区,希望在旅游的同时给山区的孩子带去书籍和文具。这一策划让他得到了一万元大奖,也让他在提升协调沟通能力和创建团队文化上积累了不少经验。

后来赵晗加入了校登山队,为了拉赞助,他找到了学校附近的“一坐一忘”丽江主题餐厅。出生于昆明的赵晗与并非云南人的餐厅老板一见如故,赵晗热情地把家乡的云南菜介绍过来,其中一道“香茅草烤罗非鱼”还成了该餐厅的招牌菜。餐厅老板也跟赵晗分享了很多开餐厅的经验,比如如何选址、定价、雇人等等。那时,赵晗萌生了加盟“一坐一忘”的念头,与此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考察和分析,发现北京的餐饮服务业——尤其是云南菜——有很大的市场。他决定如果有机会创业,自己要开一家云南菜餐厅。

为了实现梦想,赵晗看了很多创业书籍、听了很多商业讲座,努力拓展人脉、向身边的人学习。此外他积极参加社会上的公益组织,结识了许多年龄比他大、眼界比他宽的朋友。2008年年底,后来的创业伙伴朱海琴告诉赵晗,后海银锭桥畔有个紧邻湖边的三层小楼要出租,他立刻决定抓住这次机会。

于是赵晗把父母从云南请到北京,在充分考察了北京餐饮行业的市场潜力后,说服父母把原本用来给他买房子的30多万元拿出来投资饭馆。随后,他找到了几个志同道合、愿意和他一起创业又有能力的朋友,组成了一支非常年轻的创业团队。就这样,赵晗和小伙伴们创办了第一家云海肴——坐落在后海边的云南佳肴。

创业就要快速扩张、保持乐观

第一次创业总是艰难的。餐厅开始装修后,他们才发现原有的电容量不够用,必须增容,仅此一项就花费了10万元,迫使资金不足的赵晗修改了装修方案。之后,消防、工商、卫生、环保,每个环节都需要亲力亲为。“有一次北京出现八级大风,隔壁家楼上的天花板就把云海肴的空调砸坏了。每到年三十后海都是放烟花的高发地,而那一带每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火情,餐厅所有的安全责任都需要自己负责。”

整个装修耗时近一个月,花费将近40万元,而最遗憾的是错过了北京“十一黄金周”最佳的营业季节,导致云海肴从当年冬天开业至年关,一直少有人光顾,有时候一天的顾客总数还不到20人。高昂的房租、28个员工的工资、店里的日常开支,平均每天亏损高达五六千元。而赵晗也因此耽误了研究生课程,被迫延迟一年毕业。

赵晗说,他记得最清楚的是在创业之初,父亲勉励他的话:“一定要打完最后一发子弹,流完最后一滴血,一条道走到黑,绝对不允许半途而废。” 于是,在创业第二年,天气渐暖,餐厅现金流开始为正。但在远远没有把成本赚回来时,赵晗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在中关村开第二家餐馆。

按照赵晗父母的想法,难道不应该等第一家店赚了钱,有了盈余,才考虑开第二家店?“这是不行的。我当时就发现,虽然开始赚钱,但到了冬天,可能又要把夏天赚的钱给亏出去。这样不死不活的状态,必须改变。我决定,再赌一把。”为此,赵晗咨询过很多从商的朋友,这些有商业经验的人坚定了他的想法。尤其是一位老家做超市的老板告诉他,企业必须尽快扩张,才可能打开局面。

最终,赵晗说服了父母,也找到了投资人。在2010年,云海肴中关村店开业。火爆得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