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句子 > 经典的句子 > 甘肃武威80后特色养殖创业,走出大山奔向致富之路

甘肃武威80后特色养殖创业,走出大山奔向致富之路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1W 次

甘肃武威80后特色养殖创业,走出大山奔向致富之路

甘肃武威80后特色养殖创业,走出大山奔向致富之路

作者:赵广军 梁俊秀(武威日报记者)

见到王成鹏时,他正在暖棚里喂羊。他个头不高,但精气神十足,透着一股坚毅。

王成鹏是古浪县西靖镇圆梦新村社区居民。今年只有29岁的他,却已经是拥有50座养殖暖棚、种植200亩饲用甜高粱的老板。

王成鹏一边干活,一边向记者讲述他艰辛却值得回味的创业故事

王成鹏的老家在古浪县黑松驿镇小沟村,是黑松驿镇最偏僻的一个自然村,当地有句话叫“抬个椽子转不过”,是说进村的惟一一条盘山路太过狭窄,几米长的椽子在路上转不过弯来。“由于路不好走,条件实在太差,但凡村里的小伙子去提亲,女方只要听说是小沟村的,就连推带搡将人轰出门。要在小沟村成家,基本上没有可能。”王成鹏对记者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家兄弟两人,他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又长期患病,养家糊口的重任落在了他的肩上。初中毕业那年夏天,刚刚14岁的王成鹏,背上母亲连夜准备的行囊,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王成鹏去过内蒙古、北京、上海、兰州、西安,干了不少工种,吃了不少苦头,也长了见识、开了眼界。而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现在的爱人天水姑娘郭明霞。近距离了解了外面的世界,王成鹏的心里有了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根本上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

2007年,结婚后的王成鹏为了照顾家庭,靠几年打工积累的一些资金,购进18只羔羊进行育肥,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由于打工时在养殖场里干过,他对养羊并不陌生,存栏很快超过200只。但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商贩不愿意上山收羊,卖羊成了大问题。

随着养羊规模的不断扩大,王成鹏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就在这时候,市、县启动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下山入川”工程,这对王成鹏一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奔向幸福生活的好机会。2014年底,王成鹏一家终于搬进了砖瓦房,圆了几代人住上新房的梦想。“新房子有150多平方米,水、电、暖设施齐全。搬到圆梦新村,我们吃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水泥路,村里就有卫生院,活动锻炼有广场,娃娃们上学几步路。在社区广场上有健身器材,四周的百货商店、大小饭馆一家挨着一家,在这里生活真是太幸福了。”郭明霞一边沏茶,一边乐呵呵地说。最让王成鹏高兴的是党和政府替他们规划修建了产业区,王成鹏投入80多万元,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一口气要了50座养殖暖棚,干起了在山上的老本行,去年纯收入达到6万元。王成鹏说,县、镇、村经常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指导,驻村技术员更是随叫随到,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了尽快提高养殖技术,他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技术培训,还时常到其他乡镇学习取经,现在已经是一个土专家了。

等王成鹏喂完了羊,我们随他来到梅花鹿棚。王成鹏说,今年春天,通过多方考察了解,他引进了8只梅花鹿进行试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他打算逐步扩大规模。目前,他存栏基础母羊和育肥羊500多只,年底前可出栏700只上下,还养殖了几百只沙漠土鸡,按现在的市场行情,纯收入将超过8万元。同时,他流转了200亩土地,专门种植饲用甜高粱和玉米,确保了养殖业对饲草的需求。

“现在对我们‘下山入川’搬迁群众来说,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这么好,只要吃苦肯干,就会有所收获。一定会过上像模像样的好日子。”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喝着香气四溢的热茶,王成鹏道出了他今后的打算——在管理上下一番工夫,把自己从琐事中解放出来,以成鹏养殖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走出一条多品种、高效益、规模化的特色养殖之路,团结带领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延伸阅读:

80后女大学生回乡养羊创业成为养羊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