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句子 > 经典的句子 > 12句被错用多年的经典古语名言

12句被错用多年的经典古语名言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3W 次

12句被错用多年的经典古语名言

12句被错用多年的经典名言

你知道吗?“愚不可及”并不是骂人的话,来看看我们经常用错的经典名言吧!

1、“死生挈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压根讲的就不是爱情

这话原是歌颂战友之情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全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纵观《击鼓》一诗,描写的是战斗场面,“契阔”的本意是“勤苦”,整段话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现常被情人间用于海誓山盟,实为误读。

2、“愚不可及”不是骂人的话

现多为愚蠢之意,但原意却是装傻充愣的意思。诗句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原话为“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子的意思是: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当国家政治开明,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当君主昏暗无度,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装起糊涂,以便等待时机。孔子很有见地的说,他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的到,但他那种装糊涂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做的到。

3、“言必行,行必果。”并不是夸人的话

此语现被后人当作美德来肯定、赞扬 ,甚至自我标榜,可孔子在说完这六个字后却加上了“硁硁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的评价。此句原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其实纵观全文,这个评价是有背景的——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孔子认为第一等人才是“ 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外交人才),第二等是“宗族称孝、乡党称弟”(道德楷模),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比上面两种人才逊色得多,但“抑亦可以为次”(也还是可以算稍差一等的人才),比被他鄙薄为“斗宵之人”(器量浅薄的废物)的“今之从政者”(当代官员),那还是强很多的。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根本就不是劝人好学

诗句出自《庄子.养生主》,后一句“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有限的生命去 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傻得没边了!也就是说,这段话本来非但不是鼓励人们抓紧时间学习的,反倒恰恰是鼓励人们抓紧时间玩乐、不要没事就埋头学习的,很显然,最初利用这个典故的人出于自认为的善意,把这个原本的“偷懒格言” 加以剪裁,包装成了“励志金句”。

5、孔子根本没教我们“以德报怨”

原文出于《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不赞成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一种报复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恶性循环,无休无止。孔子也不赞成以德报怨。他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和付出,去面对不讲是非标准、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是一种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费。孔子的治国方略,提倡“德主刑辅”。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能只讲道德,没有刑罚。以德治国、治家、治人 ,以讲究礼仪为主,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标准,教化人民,互敬互爱、无欺无诈,达到高雅、高尚、和谐。对少数为非作歹,顽固不化的人,对道德不屑一顾的人,就不要一味讲究宽容,要辅以刑罚。孔子提倡以两者以外的第三种态度对待报怨的问题。他提倡“以直报怨”,即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高尚的人格,正确面对有过失的和行为不端的人。也就是说:讲道德要有一个标准,一不能冤冤相报,互相残杀;二不能姑息养奸,纵容犯罪。以直报怨,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以公正的法治来解决不公正的问题。“孔子摄行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就是一个很好的以直报怨的例子。

6、“铁中铮铮”可不是好话

“铁中铮铮”,如今常被用于形容一个人才能出众,但原文是“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这原本是有褒有贬、很有节制的称赞,却被后世误读,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刘盆子传》,系汉光武帝刘秀接受赤眉军投降时,认为赤眉军将领徐宣回答得体,所给的当面评价,意思是比一般铁器响一点,比一般废柴强一些,这位徐宣投降后被“待以不死”,赏赐了一些田宅,稀里糊涂过完下半辈子,很显然,刘秀对此人的才能评价,也就不过如此,用这句话称赞他人的才能,对方如果明白典故出处,弄不好会给您个耳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