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句子 > 经典的句子 > 存量式的占有让你陷入泥潭,高级的共享却创造资源

存量式的占有让你陷入泥潭,高级的共享却创造资源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3W 次

存量式的占有让你陷入泥潭,高级的共享却创造资源

占有欲是内心的毒瘤

作者:Spenser(原名,陈立飞,混迹创投圈的职场墨客)

摘自公众号:Spenser

知乎上问,做哪些事情可以提高生活品质?

点赞最多的回答:定期扔东西。

现在的我,对于房子车子的概念,已经和年轻时候,不太一样了。

如果房子是纯用来住的话,我可能就不会买房了。

我买房,是因为房子的保值增值,对抗通胀的金融功能,而不是想到住本身——鉴于现在还没有成家。

车子肯定是不会买的了,如今的互联网专车,比起自己拥有一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比起买一辆豪车,我更感兴趣的是,有保值增值潜力的港澳两地车牌。

所以,在如今流动性越来越高的互联网年代,传统的占有思维,显得无力,甚至有些愚蠢了。

1、占有的成本,其实更大

当年选择香港念书的时候,我内心纠结的一个点是,当时在家乡已经买了房子和车子,从物质上过上了所谓的好生活,如果放弃的话,意味着一无所有,从头开始。

直到我的一位好朋友点醒了我,她说:

“难道你要被所谓的房子车子困住你未来想要的生活么,如果是的话,房子车子就是你心里的负债,而不是资产了。”

后来我在香港念书的时候,虽然租着几平米的小房间,天天挤地铁坐巴士,但心里很自由,很轻松。

在香港过的第一个中秋节,一无所有的自己,背着个双肩包,走在这座陌生的城市,维港海边,发了条朋友圈状态——心中无烦恼事,便是人生好时节。

后来其实想明白了,当你完全占有资源的那一刻,资源本身就变成了你的存量,逻辑思维的脱不花,有一套对“存量”深刻的偏见。

“一切存量,皆为虚妄。走过的路、吃过的苦、圈好的地、博得的好名声、认识的关系、积累的资产,只要不是处于活跃的发展态,都是“死存量”,是冰棍儿一样的存在——看起来挺大,实际上在化。”

而《创新者的窘境》里的长篇大论,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如果你不能彻底割裂存量,那么你就会陷入即使什么都明白但什么都做不成的泥潭。

独占后看似使用免费,但成本其实是最高的。其中的沉没成本,其实早已远超过了占有换来的收益本身。

2、独占欲是最深的心魔

所以,这里衍射出一个概念,叫做独占欲。

独占欲是每个人的春药,也是内心匮乏的黑洞。

所以很多人,尤其老一辈,宁可让无用的东西占据着家里几万一平米的房子,也舍不得丢掉,看似节约,实则浪费。

所以很多人明明知道一份感情已经回不到从前,仍然执念地不肯说出分手,宁可增加耽误青春的风险和增加痛苦的时间。好像只要没说出“分手”两个字,你仍然属于我的幻想。

所以很多人明明不满意目前的工作,看不到前(钱)途,却仍然不愿放弃,不仅因为害怕未知的风险,而是对已经付出的事件和已有的资源的不愿割舍——清空的成本,对他们来说,太大。

肤浅的人,只看到占有的所谓心安,心里高兴地说着,这是我的。

选择不去占有,这其实是反人性的。但是你所拥有的东西,会裹挟你,消耗你,你觉得你是它们的主人,但其实是奴隶,它们是沉重的镣铐,让你心甘情愿陷在原地,麻痹你说现在很美好,未来太虚妄。

很多有名的小说家,除非极少数,一般第一部成名作,往往就是艺术最巅峰的作品,后面往往很难超越,甚至越来越差,为什么?

因为拥有名利后,名利成为束缚,引发害怕失去的恐惧——名和利没有错,错在内心想要永远占有的心魔。

3、共享取代独占,成为新的经济模式

传统的时代提倡独占,因为独占带来控制,带来实实在在安全感。可惜如今世道变了,这个时代的安全感,和占有本身的关系越来越不相干。

因为“独占”一项资源最大的问题,在于限制了资源的流动性,而没有流动性,就没有高效率。

如同增加流动性后,死钱才真正盘活了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货币价值。

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就是用来解决“流动性”,增加效率的。

独占资源的人,最终成为了“专车司机”,而共享经济的人,成为了出行的主人。

而共享的人,看似什么都没有,但其实拥有全世界。

共享精神的人,因为不想去占有,就不会失去。

我觉得现在是一个特别美好的时代,因为互联网带来的共享经济。

我认为互联网最牛逼的地方在于——边际成本无限递减,技术越大,价格越低。

其实,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被深度共享了。

一份顶级知识内容,因为互联网的无限分发,让用户可以用更白菜的价格,获取如同白粉般昂贵的知识,真正实现了物美价廉。

我们的吃喝住行,都在迅速以创新的方式共享化:比如Uber和滴滴,比如Airbnb,比如共享单车,比如联合办公空间

前几天和途家网的人聊,发现他们把共享的概念玩到了另一个高度:普通的共享叫分享资源,高级的共享,叫创造资源。

不要占有资源,不要占有关系,不要占有情感,我们要做一个对自己薄情的人,主动和一些包袱、和一些人说再见,因为我们终究会和一些人分别,和另一些人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