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 职场故事 > 35岁后的职业生涯如何规划?

35岁后的职业生涯如何规划?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4W 次

35岁后的职业生涯如何规划?

35岁后的职业生涯如何规划?

作者:酸奶哥肖恩

前几天有个前同事打电话给我,说有个新的工作机会,咨询我的意见。他现在是一家外资食品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努力工作几年可能会升到人力资源的总负责人,上升路径很清晰,但不诱人。

“留在这里也不错。换一个工作呢可能有更好的前景,但是风险也大。”他问我,“该选哪个?”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哪个选择在我看来都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仿佛从上空俯视一个迷宫,看着小老鼠们在一条条狭窄的通道里挠着墙。至于在哪条通道里挠墙,要紧么?而今年,我刚好35岁,工作了十年。

曾经,我遇到一位前辈高人。她当时提出的各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我都是核弹级的震撼。我清晰地记得她当时说:“只要想,谁都可以当上总经理!这么多机会,你们又都是聪明人,最终不过是选择不同规模的公司做上去罢了。”

十年前的个人奋斗道路很简单:找一个好的行业,选里面好的公司,然后从底层开始不断往上。即使有迷惑有选择困难,也无非是薪酬的微弱差异,或者团队的“chemistry”。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做销售的朋友,这些选择并不会改变命运,最多只是延缓你成为“总经理”的步伐而已。

今天,如果我再去问那位前辈,我相信她不会对自己说过的话那么有信心了。这条奋斗的路径不再那么简单清晰,而在任何企业的工作都开始面临基本的“安全性问题”。

最近有两件事对我震动很大。一件发生在朋友所在的公司。他们的市场总监算是公司的元老,在过去的近十年时间里与公司共进退,把生意额从几千万做到了十几个亿。功德圆满,受人尊敬。美国总部也对她青眼有加,不断褒奖。看起来,她是要在公司里做到退休的。然而从去年开始,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中国市场生意开始下滑。苦苦奋战了一年多之后,美国人宣布任命新的中国管理层。这位市场总监,就被赶走了。年届45的她,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另一件事则直接发生我另一个朋友身上。她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之一,美国名校毕业,顶尖咨询公司的工作经历,后来成为了一家500强企业的管理层。用她自己的话说,“位高权重”。她情商又非常高,在公司里可谓左右逢源。我一直觉得她是我朋友中成功的典范。

但事情就是变化得很快:原来的CEO退休了,换了一个和她不对味的新老板;公司模式调整,她管的那一块业务突然无足轻重了。她跟我抱怨说:“每天都被挤兑,做的事情又是那么的meaningless!”也想要跳槽,可是外面适合她的工作并不多。所以在被解雇之前,她可能要在这样不愉快的环境里煎熬很久。

这两件事对我震动很大,是因为它们正好是违反我以往的认知的。在企业里面成功,往往就是依仗两个方面:要么你聪明,会交际,懂政治,被人认可;要么你做出成绩,贡献巨大,被认可。但这两个例子里面的主人公,最后都被完全不可控的因素打败。而这种不可控因素,好像发生得越来越频繁了。

当然这和市场环境也有关系。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市场竞争加剧,业绩不好变成常态。职业经理人的优点是专业高效,反面是难以获得总部的信任。特别是在外企尤为明显,毕竟是老外的企业,艰难时刻一到,想到的还是自己人。所以各大外企最近纷纷空降高管,本土化的趋势活生生地倒退了。

更深远的职业发展危机,是这个不断加速发展的世界带来的。这个趋势对个人的要求,则是从原先传统职业通道里的生存技巧,转变为更加依赖个人技能。而35岁以上的从业者的职业生涯也面临着重大转型。

原先我们在大企业里特别强调的那些能力,比如怎样巧妙地获得管理层的支持,如何跨部门施加影响,甚至是怎么做管理报告,怎么玩政治游戏,都是为大企业复杂的结构设置的。当公司变得很小很扁平时,这些技能可能就变成了“屠龙术”没有用武之地了。但如果我们原本在传统职业通道里时修炼的就是这些“屠龙术”,早已荒废了个人技能。那通道堵塞之时,我们岂不是一筹莫展了么?

当然还是有人可以走那条传统通道,但大多数人可能会遇到困难。为了不在35岁的时候被公司解雇,面对房贷和子女教育经费欲哭无泪,不如决定改弦易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