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当生命走到尽头,怎样给挚爱的亲人最后最好的陪伴?

当生命走到尽头,怎样给挚爱的亲人最后最好的陪伴?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5W 次

当生命走到尽头,怎样给挚爱的亲人最后最好的陪伴?

当生命走到尽头,怎样给挚爱的亲人最后最好的陪伴?

死亡,向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谁都不愿轻易触及

著名媒体人马东曾在今年5月的一期《奇葩说》节目中谈到生死的话题,让不少网友数度落泪。

由于马东的父亲——相声大师马季是10年前突然离世的,所以马东没来得及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这件事曾给他很大打击,直到父亲去世三年后,他做了一个梦,“我梦到我父亲,我父亲跟我说我今天才真正地走了,很高兴跟你做一世父子,有缘再聚。我不信,我不信那是父亲跟自己说的,因为我觉得我父亲在他去世当天就已经走了。”马东认为,梦里的内容其实更是自己对自己说,是他在潜意识里让自己放下了,“然后从那天开始,我也可能就真的放下了。”

在节目中,马东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如何去面对生死,因为儒家文化的传统是避谈生死,所以才尤其有必要思考生死。

作家莫小米,50后:我应该做的只是静静地守着他千万千万不要走开

杭州著名作家莫小米,1951年生,曾任杭州日报编辑,现退休在家。她说,多年前父母的相继离世,让自己感触太深。

“我41岁的时候,我父亲走了,那时候也不懂,很紧张,有些东西做得不到位,我父亲要拔掉氧气管,我们按着他不让他拔,他的身体冰凉,我还给他盖被子,他想掀掉但无力反抗,其实那个时候,多余的东西都会给他增加负担。”昨天,莫小米在电话中说,又过了几年,在她49岁时,母亲也去世了,那天早上母亲还去西湖边逛了一圈,傍晚打母亲电话,没人接,让邻居去敲门也没人应,等她们赶到家里时,母亲已经没了,突发脑溢血,此事,她到现在还很后悔,所以每当有人说老人家一个人在家,她总要劝解一番,千万不要让老人一个人独住!

2015年1月,她写下一篇文章,叫《临终是怎样一个过程?有生之年幸好读到》,在微信朋友圈疯传——

临终病人常处于脱水状态,吞咽出现困难,周围循环的血液量锐减,所以病人的皮肤又湿又冷,摸上去凉凉的。你不要以为病人是因为冷,需要加盖被褥以保温。相反,即使只给他们的手脚加盖一点点重量的被褥,绝大多数临终病人都会觉得太重,觉得无法忍受。

呼吸衰竭使临终病人喘气困难,给予氧气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他们已失去了利用氧气的能力,此时给他们供氧无法减轻这种“呼吸饥饿”.正确的做法是:打开窗户和风扇,给病床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另外,使用吗啡或其他有类似鸦片制剂的合成麻醉剂是减轻病人喘气困难和焦虑的最好办法。

当吞咽困难使病人无法进食和饮水时,有些家属会想到用胃管喂食物和水,但濒死的人常常不会感到饥饿。相反,脱水的缺乏营养的状态造成血液内的酮体积聚,从而产生一种止痛药的效应,使病人有一种异常欢欣感。这时即使给病人灌输一点点葡萄糖,都会抵消这种异常的欢欣感。

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所以,不想让病人听到的话即便在最后也不该随便说出口。

我应该做的,只是静静地守着他,千万千万不要走开,是人自作聪明的横加干涉,死亡的过程才变得痛苦而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