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一线员工的奋斗故事3则

一线员工的奋斗故事3则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3W 次

导语:每个人都要记住,不论你的资历能力如何,在浩瀚的社会里,你只是一个小分子,无疑是渺小的。当我们把奋斗目标看得更高时,更要在人生舞台上唱低调,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态,把自己看轻些,把别人看重些。以下是本站的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一线员工的奋斗故事3则,欢迎阅读。

一线员工的奋斗故事3则

岁月蹁跹,雄风正劲舟帆满,辗转间流年已去。20世纪的最后一年,他正值青春年华,彼时的他初涉职场。20出头,在很多人眼里还是一个不谙职场的稚嫩小伙子,却不曾想就是这样一个小伙子,这一头扎进去就是整整20年,先后参加了山东黄岛电厂、聊城电厂、江苏滨海风电场、湖北金塘风电场等大大小小二十多个工程项目的建设,用奋斗书写了自己一份份闪光的“青春印记”。如今的李振,作为电建核电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华电德州义渡口二期EPC风电项目常务副经理, 又开始了一次新的征战。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无完人,虚心请教是前进的最好办法。2011年7月,由于工作需要,李振由公司内蒙古鄂温克火电项目部调入新能源分公司,任鲁能包头光伏项目的副经理。

由于风电、光伏的项目建设比较分散,占地范围广,民事协调难度大且多,因此不同于常规的火电厂建设,这对当时进厂十多年且已过而立之年的李振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面对挑战,李振珍惜各种学习、完善自我的机会,用他的话说,又踏踏实实做了一次“新员工”。

在那段时间,李振的足迹踏遍了项目的各个角落,在项目现场,不管是年龄稍长的老师傅还是参加工作没几年的技术员,李振干一门就认一门的“师傅”,虚心讨教,学到了很多东西,那时的风电项目工作,对李振来说,辛苦也充实。

业精于勤,终有所获

曾有记者采访篮球明星科比成功的秘诀,科比却用一句反问做了最合适的回答:“你见过洛杉矶凌晨四点的太阳么?”成功没有太多的秘诀,唯勤而已。

那是2017年,李振在湖北金塘风电项目担任项目常务副经理,负责项目的全面建设工作,鉴于当时风机基础浇筑工期较为紧张的情况,李振说“解决工期没有好的办法,只有一天掰成两天用。”于是,他成了现场最为忙碌的人。

离上班还有一个小时,他已经来到风机基础浇筑现场,考察整条山地运输道路、风机平台地面和天气是否符合大型运输罐车运输和泵车停放,等大家都来到了施工现场,他积极认真的和土建、机械等专业同事一起对现场的地形和天气进行察看和研究,制定具体的浇筑方案。

腊月二十三,当其他人都在欢欢喜喜迎接小年的时候,李振等人的心里却轻松不起来,因为当天是完成混凝土浇筑节点的重要日子,为了赶工期,李振带领他的伙计们一起冒着严寒,于凌晨5点就早早地在施工现场等待,混凝土从商混站被装车、运输、输送,浇筑,就这样循环着,直至将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已是第二天上午7点,初升的太阳温暖的晒在他们疲惫的身上,但工程浇筑节点的顺利完成却是对他们最好的慰藉。

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挫折面前,他坚持不懈;困难面前,他迎难而上,失败面前,他百折不挠!天道酬勤,他靠智慧与勤奋换来成功的喜悦。

2018年,湖北金塘风电进入吊装阶段。在吊装22号风机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道难题,一是风机场地倒运困难,二是吊车工况达不到吊装要求,即使困难再大,也难不倒这位勇敢坚毅的电建汉子。

李振与项目吊装专业的技术人员连夜讨论吊装方案,白天对现场吊车工况和倒运行驶路线认真勘察、测量、规划,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风机被稳稳的放到了基础上,直至那一刻,李振和他项目上的伙计们悬着的心才放下来,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古铜电建色,不变电建心

一个人坚持岗位几年容易,坚持几十年不容易,需要的不仅是坚韧的意志,更是对这份工作的热爱。2019年10月,李振调入公司华电德州义渡口二期EPC风电项目,担任项目经理。这已是他在新能源分公司工作的第8个年头了,由于新能源项目需长时间户外工作的特殊工作性质,如今的他皮肤已然被晒成了铜色,但他依然坚持在项目建设的第一线,在他的心中,能看到项目建设一天比一天的往前推进,这比什么都重要。

有人问他:”对电建行业,你是什么情怀?“他笑着说:”说不上啥情怀,就是不舍,干了二十年了,能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业,我很满足。“

二十年,足以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长成英俊帅气的青年;二十年,也足以让一颗刚刚发芽的小树苗长成荫庇一方的参天大树;同样的二十年让李振不再年轻,但对电建事业的爱却更加坚毅执着。

他也有遗憾的事,那就是他对家人的愧疚。孩子出生,他在家陪伴了几天又赶赴项目一线,他错过了小孩的第一次笑容,第一次站立,孩子早早地学会了叫妈妈,却很晚才学会叫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上,更是少之又少。他总觉得亏欠家人太多,但当问他是否后悔时,他却说:“假如让我的人生再重走一次,我依然会选择电建事业,我依然会选择我们电建核电公司。”

于无声处绽芳华。这就是一线电建人李振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像李振这样扎根一线、爱岗敬业的电建人,我们的电建事业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电建人用奋斗书写的“青春印记”,是那样的清晰可辩、美丽动人!

个头不高、话语较少,走在人群中并不起眼,同事们与他开玩笑时他总会羞涩脸红。他叫罗忠旺,是中电建宁夏工程有限公司银川综合管廊项目总工。大家都亲切称他“小罗”。

2019年,是罗忠旺在宁夏电建工作的第7个年头了。弹指一挥间,他从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位成熟持重的父亲,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能够独挡一面的项目总工。

磨炼褪尽了他身上最初的青涩,在这片热土上,跃动着属于他的奋斗青春。

青春勇担当

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就要用心做好。这是罗忠旺的工作信条。

在银川综合管廊前期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难度比较大,最深的有11米多,最浅的有8米,施工的难度与安全隐患并存。

开挖过程中需要组织五方验槽,但由于管廊工程设计的特殊性,银川市质监站、项目公司、管廊公司、监理公司纷纷提出各种刁钻的问题,验槽事宜困难重重。

小罗也是第一次接触综合管廊工程,面对各方提出的专业技术疑难问题,他并没有退缩,而是昼夜查找大量资料数据,并逐一回复直到各方专家认可为止。除常规施工方案外,针对传统业务未接触过的难点施工技术,他多次组织技术研讨会,群策群力、出谋划策,科学合理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将原路面下已建大跨度大口径给水管道支护方案、政府大楼临近支护等工作成功组织4次专家论证,为工程顺利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主动出击,寻求设计变更、签证突破口。在组织现场按图施工的同时,在变更图中增加部分项目的工程量,并将80%签证放入施工图纸。期间,小罗一直奔忙在管廊公司、项目公司、设计院几家单位,积极主动与监理、设计、审计单位沟通及时将发生的签证变更确认并签字完善,为项目利润增长点提供了保障。

热血铸忠诚

2018年7月19日下午,接项目公司、管廊公司、市住建局、市政府通知,为喜迎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大庆献礼,要求万寿路、哈尔滨路于2018年8月20日前完成图纸设计的施工内容,具备通车条件,银川管廊项目团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为保证“8.20”节点工期顺利完成,管廊项目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立即实施“白加黑”两班作业抢工措施。项目部管理人员分两班作业,做到人员轮流休息机械不停,施工现场不停。每天早晨6点多就看到小罗的身影已经在施工现场的各个角落巡视着,晚上12点多依然看到他还在施工现场忙碌着。

在浇筑最紧张的情况下,小罗总是最早来最晚走,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吃饭也是在仓号里草草解决,时刻关注着混凝土浇筑情况。

“小李,你先吃饭去吧,我等这部分浇筑完再走。”

“夜班来了得给他们交代一下把这块钢筋绑好,免得影响明天施工。”小罗总是有操不完的心。

在小罗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项目部日夜兼程,克服了各类资源紧缺、作业区内管线复杂、产权单位协同施工不积极和不良天气影响等重重困难,终于按期完成了管廊项目万寿路及哈尔滨路道路工程的主要工作,路面施工全部完成。

侠骨也柔肠

既然选择了电建这个职业,便注定了自己是天南地北漂泊的行者。对家人、对父母、对孩子,小罗总有一种或多或少的亏欠,多少个节假日他选择的是坚守,记不清有多少个除夕之夜都是在项目度过……说起这些,昔日作风硬朗、从不叫苦的铁汉,双眼通红,展现了他铁面柔情的一面。

在抢工3个月期间,小罗从未请假回过家,即使母亲住院期间,他依然以惊人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不露声色地奔波在两个路段的现场中。他的母亲因病从同心到银川在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小罗每天下班坐班车去医院看护,晚上再回到现场继续加班。远在同心家里的三岁女儿天天喊着找爸爸,妻子带着幼小的女儿到银川看望小罗,他没有给项目部领导说,而是悄悄的在项目部附近租了一间宾馆让母女暂住几天。

管廊项目施工点多面广,跑现场的人技术能力水平高低不一,主要体现在新入职的员工。新入职的员工在看图中会存在看不懂图、怎么看图的问题,小罗就给讲解看图的方法、看图重点。在现场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将各点的见习技术员叫到一起,为他们讲解检查验收的重点及一些质量通病的处理措施。

为了能够尽快的提升新入职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能力,小罗在质量周报汇报材料中增加了针对施工现场学习交流专题,开展管理技术质量等内容的学习交流。

小罗经验丰富又真心传授,对新徒弟们亦师亦友,这是徒弟们对他的由衷赞扬。

对于新招的工人,他总是手把手教,“我不吝惜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当地员工,只要他们肯学,我一定会尽全力去教”。

2018年,他被总包单位评为优秀工作者。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滚滚向前的企业转型发展的浪潮中,小罗始终坚定信仰,坚持那份初心,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风采,绚烂着属于他的芬芳青春……

黎明,寓意着美好和光明。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黎明人如其名——他始终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扎根电力抢修一线31年,甘当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练就了电力运维抢修的绝活;他带领着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活跃在天津的街区里巷,被誉为“坚守初心的光明使者”。

“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党最大的忠诚”

“不忘初心,就要不畏艰难,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这是今年4月16日,张黎明在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公开课上的一段自白。

电网抢修不分昼夜,特别是风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更是要“枕戈待旦”。在张黎明心里,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从未关过手机,夜里听到风雨声,就马上穿戴好,把电话握在手中,为的就是能第一时间赶到抢修现场。”翻开抢修工作单,几乎每一项电网抢修任务都有“张黎明”的名字。

2012年7月26日,天津地区遭遇暴雨突袭。张黎明正在病房陪伴病危的父亲,窗外的风雨声搅动着他的心。等送饭的妻子来到医院,他马上赶到抢修班,刚进门就接到故障电话,立即出发赶往现场。那一晚,张黎明和同事们在暴雨中奔波近8小时,完成报修工作81件。

张黎明服务的辖区是天津市滨海新区,作为北方第一个自贸区,落户在这里的世界500强企业达140多家,确保区域用电安全责任重大。他常对工友们说:“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党最大的忠诚。”

张黎明有个爱好,顺着电力设施沿线溜达。溜达的时候,他边走边记,回去后再把一条条线路图精确地绘制下来,对供电线路的全部参数指标、安全状况、沿线环境及用户特点等情况了然于胸。加上长期的抢修实践,他能根据停电范围、天气情况、线路设备健康状况等,迅速判断出事故的基本性质和位置、故障成因和故障点。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精心做,在长期抢修实践中,他巡线8万多公里,亲手绘制线路图1500余张,梳理分析上万个事故隐患,累计完成故障抢修两万余次,积淀出电力一线工人的工匠精神。

30余年如一日扎根抢修一线,以工匠之心坚守电力工人的初心,张黎明成为电力抢修领域的行家里手。为将自己的绝活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张黎明总结分析了上万个故障,形成50多个案例,编成《黎明急修工作案例库》,同时将其中常用的11个抢修小经验、8大抢修技巧、9个经典案例印成《抢修百宝书》,使电力抢修更及时、更高效。

张黎明在工作中特别爱较真儿:发明了“黎明急修BOOK箱”,将抢修工具定位摆放,省去了翻找时间;优化改进抢修工作流程,将高压故障平均处理时间由3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

“对待工作要讲究,不能将就!”张黎明说,践行工匠精神就要有一种传承和担当精神,既要在专业上精益求精,更要在心中有家国情怀,“我要将国家电网的社会责任落到实处,带领更多的队员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最大的事”

张黎明说:“我是党的孩子,就应该随时出现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2016年11月20日,一场暴雪不期而至。接到拥军里社区停电报修的电话后,张黎明立即和工友驾车出发。经过火速排查,发现是一段埋在地下的电缆出现故障。排除故障首先要将电线杆上的刀闸断开,可是电线杆已经在风雪中结冰,脚扣难以固定,无法攀爬。经过商议,他们想出一个办法:砸开一段冰层,装上脚扣,3名抢修队员再用肩膀牢牢顶住脚扣,“搭人梯”托举张黎明用加长至5米的拉闸杆上杆作业。风雪正急,寒风刺骨,看着张黎明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作业,居民们既感动又担心。故障排除后,小区内灯火通明,居民们围在张黎明身边连连道谢,许多人淌下了热泪。

通过这次抢修,张黎明发现社区用电超负荷或遭遇暴雨雷电天气时,线路变压器易发生保险片短路烧毁故障。他和同事们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可摘取式低压刀闸”,将线路变压器发生保险片短路烧毁故障的抢修时间,从过去约45分钟一下子缩短至8分钟。这项发明后来获得国家专利并得到广泛推广,仅这一项小革新每年就可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张黎明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我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

“节能互助、点亮邻里”是“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开展的一个公益项目,让600多个老旧楼道告别黑暗,近2000户居民从中受益。张黎明到老旧小区抢修电力故障时,发现这些小区楼道大都光线不好,出行很不方便。于是他将滨海新区发给他个人的一万元奖金悉数捐出,成立“黎明·善小”微基金,用来购买节能LED灯泡,安装到这些楼层,为社区居民带去了光明。

以队长张黎明名字命名的“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10年来,张黎明和伙伴们深入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村庄、进校园、进医院”等志愿服务,与11个社区150余户老弱孤残户建立帮扶关系,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近万次,惠及居民10万余户。2015年3月的一天,黎明服务队的一位帮扶对象,家住丹东里社区70多岁的陈雨兰大娘打来求助电话,说心脏不好受,子女又联系不上。火速赶到现场的张黎明连忙拨打120叫救护车,可对方说因为堵车到达丹东里至少需要20分钟。时间就是生命,张黎明当即决定:“大娘这情况不能耽误,咱们开车送大娘去医院!甭管有多大责任,我担着!”他将大娘背下楼,和队员们一道将大娘送到附近医院,还帮她垫付了医药费,一直等到大娘脱离危险后才离开。当陈大娘的家人带着锦旗来到服务队,向张黎明和队员们鞠躬致谢时,每个队员都感受到:只有对百姓“心存大爱”,才能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才能对得起共产党员服务队这一光荣称号。

如今,“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的9支分队、215名队员已经把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每年累计出勤1100余次。他们用点滴奉献,诠释着“客户所需、党员所及,让党旗飘扬、让百姓满意、让爱心传递”的郑重承诺。

用“初心”点亮万家,让光明温暖人心——张黎明笃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者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