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树敌宜少不宜多

树敌宜少不宜多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1W 次

树敌宜少不宜多

春秋初期,周天子的地位实际上已经架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郑庄公在此混乱局势下,巧妙地运用“树敌宜少不宜多”的策略,取得了当时称霸的地位。当时,郑国近邻的宋国、卫国与郑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郑国时刻都有被两国夹击的危险。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接连与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实力强大的齐国在石门签订盟约。

公元前719年。宋、卫联合陈、蔡两国共同攻打郑国,鲁国也派兵助战,将郑国东门围困了五天五夜。虽未攻下,郑国已感到本国与鲁国的关系还存在问题,便千方百计想与鲁国重新修好,共同对付宋、卫。

树敌宜少不宜多

公元前717年,郑国以帮邾国雪耻为名,攻打宋国。同时,向鲁国积极发动外交攻势,主动派使臣到鲁国,商议把郑国在鲁国境内的访枋交归鲁国。果然,鲁国与郑国重修旧谊。齐国当时出面调停郑国和宋国的关系,郑庄公表示尊重齐国的意见,暂时与宋国修好。齐国因此也对郑国加深了感情。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代周天子发令攻打宋国。郑、齐、鲁三国大军很快地攻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卫军队避开联军锋芒,乘虚攻入郑国。郑庄公把占领宋国的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两国,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郑国乘胜追击,击败宋国,卫国被迫求和。郑庄公势力扩张,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

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故事,实际上,郑庄公一代霸业的形成,即源于其合理的外交策略——树敌宜少不宜多。如果把一国缩小为个人,那么,国家间的关系就成了我们日常的人际关系。人常说“多个朋友多条道,多个敌人多堵墙”。的确,生活中树敌过多,不仅会使人迈不开步,即使是正常的工作,也常常会遇到种种不应有的麻烦。

要避免树敌,首先,得养成这么一个习惯,就是绝不要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心。指责是对别人自尊心的一种伤害,它只能促使对方起来维护他的荣誉,为自己辩解,即使当时不能,对方也会在心里留下阴影。因为人的本性就是这样,无论自己多么不对,都宁愿自责而不希望别人来指责。所以想要指责别人的时候,一定记住,指责就像放出的信鸽一样,它总要飞回来的。这不仅会得罪对方,而且在一定的时候指责还会射向你。如果你是为了纠正对方的错误,那为什么不去诚恳地帮助他分析原因呢?

其次,对于他人明显的谬误,最好不要直接纠正,否则会好像故意要显得自己高明,因而又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一定得牢记,凡是非原则之争,要多给对方以取胜的机会,这样可以避免树敌,口头上的牺牲有什么要紧,何必为此结怨伤人?对于原则性的错误,也得尽量含蓄地进行示意。既然原意是为了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何必让伤人的举动来“逞能”。

假如由于自己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就得及时向人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今后会相处得更好。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今后会相处得更好。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的历史剧一直在演。廉颇自恃积功过人,多次故意羞辱后来居上的蔺相如,而后者见状忍让,不与其为敌,不愿去争,直至后来廉颇负荆请罪,演绎了流传千古的“将相和”。

当然,少量的敌人也能让自己更加警觉,时刻提醒自己继续前进。但要切记:四面树敌的结果常常是四面楚歌,树敌宜少不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