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任子威的励志故事

任子威的励志故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67K 次

导语:北京冬奥会,任子威的表现不俗。在2月5日的团体混合接力比赛中,任子威与队友携手为中国代表团拿下首金。随后,在2月7日晚上结束的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比赛中,任子威再度摘金,成为冬奥“两金王”。以下是本站的小编给大家精选的任子威的励志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任子威的励志故事

作为中国短道速滑选手,生于1997年的任子威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短道速滑首个比赛日,任子威与武大靖、范可新等队友合力夺得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比赛金牌。在7日进行的短道速滑项目男子1000米决赛上,任子威又以1分26秒768的成绩夺冠。

“任子威朝着目标一步步坚实迈进,经历了艰难的四年备战,最终在北京冬奥会上实现金色梦想,为国争光,为学校添彩!”沈阳师范大学的师友们在任子威获得金牌后发出感慨。

任子威2017年进入沈阳师范大学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学习,是2021届运动训练专业优秀毕业生。在四年前的平昌冬奥会上,19岁的任子威作为中国短道速滑男队的一员,获得男子5000米接力银牌。当时的他正就读于沈阳师范大学,在校期间,任子威凭借不俗的天赋与坚持不懈的努力脱颖而出。

师友眼中的任子威:不俗天赋与不懈努力让他脱颖而出

在2月7日晚进行的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任子威率先撞线,获得冠军。另外两位进入到决赛中的中国选手李文龙、武大靖分列第二和第四。图为任子威庆祝胜利。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作为任子威的专业课老师,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师王海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与任子威相识是在2014年的全国短道速滑联赛(沈阳站)上,那次比赛王海担任裁判长,任子威代表哈尔滨队出战。“比赛过程中,我发现任子威的滑行能力出众,强于同年龄段的其他运动员,超越对手多采用外道超越,能力突出。”王海说,从那之后,他一直留意任子威的进步与成长。

除了天赋和兴趣,任子威的努力和坚持让师友称赞。据任子威的辅导员任志勇介绍,任子威的父亲是一名转业军人,受父亲的熏陶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爱国,吃苦耐劳、心系集体、一次又一次地摔倒和磨练铸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身躯。

任志勇表示,任子威常说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进步和成长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培养,离不开中国短道速滑国家队的每一位成员,离不开教练给予的帮助,正是他们的陪伴与鼓励,才让他获得今天的成绩。

“在训练场上任子威并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但在关键时刻,他是最先给我们打气加油的那个,让我们再冲一冲坚持一下,这种鼓励是当时我们最需要的。”任子威的学弟李孔超回忆称,任子威对待训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训练和比赛中的优缺点,并且能很快地去改正,现在可以说是相当完美了。

四年前,任子威参加完平昌冬奥会回校后曾表露心迹,“希望能在2022年‘家门口’的北京冬奥会上再创佳绩”。如今,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实现了心中的梦想。

憨憨的笑容、直爽的性格,在队里话最密、在场上最能拼。这就是中国短道速滑队员任子威。4年前的平昌,当时20岁的任子威首次出征冬奥会,获得一枚接力银牌,当时他下定决心,要做“冰上尖刀”,在北京冬奥会上实现金色梦想、升起五星红旗。

在北京赛区首都体育馆,任子威将梦想变为现实,他与队友武大靖、范可新、曲春雨、张雨婷拿下2000米混合接力金牌,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获首金后,又将男子1000米金牌揽入怀中。

梦想照进现实之际,任子威反而平静异常,“我无数次幻想站在这里要说什么,但到这也没啥说的了,其实就是高兴。”经过4年的成长,当年那个憨傻、直爽的大男孩成长了。

从小种下“冠军种子”

1997年,任子威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这里一年中有5个月的时间都被冰雪覆盖,滑冰成了很多孩子的爱好。任子威8岁开始接触短道速滑,他在启蒙教练王北铭的带领下开始了自己的滑冰奇缘,彼时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实力强劲,看着哥哥姐姐们接连在国际赛场拿下金牌,任子威也许下了誓拿冬奥金牌的愿望。

不过,任子威的夺金之路并不平坦,两次受伤陷入低谷让他险些放弃滑冰。

2010年和2011年,任子威连续遭遇两次腿部骨折,至今想来,他都特别感谢教练王北铭的陪伴与鼓励,将他一步步拉出伤病的低谷。

“我跟着王老师练了六七年,腿骨折受伤的两次恢复都是跟着王老师进行,也是王老师为我制定计划,才让我坚持了下来。”伤病恢复的第二年,任子威在全国赛场跻身前八名,进入了高水平运动员行列。

重伤没有打垮任子威,重返赛场后,他依旧是训练场、比赛场上最努力的那个人,不断提升的成绩也让他的目标清晰起来:进入国家队,到更高的平台上为国争光。强大的动力,促使他从哈尔滨队进入黑龙江队,最终在2014年进入国家队,走上了世界舞台。

苦练造就冰上“飞象”

因为在国际赛事中的出色表现,短道速滑国家队将任子威召入队中。刚来国家队时,任子威因为体型比较大,滑得比较沉重,时任主教练的李琰调侃他像大象一样,故而送他这样一个绰号“象哥”,一直伴随他到今天。

“每天早8点到晚7点的训练,我总是坚持到最后的那个人。即使饱受膝伤疼痛的折磨,我依然坚持在训练场和赛场,从不缺席。”任子威曾这样自我评价。

2015年12月,短道速滑世界杯上海站男子1500米决赛,任子威以2分14秒403收获首个世界杯冠军。2016年短道速滑世界青年锦标赛中,任子威在全能积分榜上技压群雄,成为世青赛创办以来首位来自中国的男子全能冠军。

通过自己的努力,任子威在2018年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届冬奥会,他也从刚进国家队时的稚嫩“大象”,成为了在冰场飞驰的“飞象”。平昌冬奥会上,任子威在男子500米项目中获得第六名,作为年轻选手,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任子威没有上场,他站在场边见证了武大靖、韩天宇、许宏志和陈德全组成的中国队以6分32秒035的成绩获得亚军。

随后的4年,任子威的名字不断出现在国际赛场上,改写着一个又一个纪录,个中甘苦,只有他最为清晰,“4年备战,我从心理到能力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2020年2月的世界杯德累斯顿站,任子威在男子1500米决赛中采用了罕见的“兔子战术”赢得冠军,打破了韩国队对男子1500米冠军的长时间垄断。本赛季,他在4站世界杯比赛中拿下3枚单项金牌,在1000米和1500米这两个中长距离项目上已经跻身世界顶尖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他已成为队伍的“中流砥柱”,无论是混合团体接力还是男子5000米接力,他都是绝对主力。

金牌为祖国献礼

任子威出生于军人家庭,为国而战的信念从小便深植于心,“能给祖国最大的献礼就是拿金牌。”任子威说。每次登上领奖台,任子威总会用手指向胸前的五星红旗,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动作,也是其爱国的自然流露。

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首个比赛日,任子威与队友获得了混合团体接力金牌,次日的颁奖广场上奏响国歌的瞬间,任子威潸然泪下,“我想告诉自己后面还有比赛,要控制好情绪,但看到国旗升起的瞬间,我无法控制自己落泪。”

随后,任子威与队友李文龙包揽男子1000米金银牌,五星红旗再次升起,国歌再度奏响。拿下两枚金牌让任子威感到无比骄傲,但他也瞄准了未来,“虽然拿到了两枚金牌,但自己对于另外几个小项不是很满意,500米没有调整好状态,1500米更是出现了低级失误,男子接力也没有表现出队伍的真正实力。”任子威坚信,中国短道速滑队依然是世界一流强队,他和队友们将会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感谢自己能坚持到现在,因为疫情封闭训练的两年,可以说是最苦的两年,但是我们从头到尾坚持了下来,很感谢我们的团队,也感谢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平昌冬奥会后,任子威与队伍一同成长,共同经历了困难和低谷,他为团队和自己感到骄傲。

北京冬奥会任子威不仅收获了金牌,更增添了底气,“颁奖仪式上,我看到一群年龄相仿的志愿者一直在唱《歌唱祖国》,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充满希望,我们可以为国家付出一切。”任子威说。

2月16日,首都体育馆,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赛场迎来最后一个比赛日。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中,由任子威、武大靖、孙龙、李文龙组成的中国队最终位列第5。24岁的任子威,在北京的金牌数最终停留在了2枚。

将时间带回到9日晚进行的短道速滑1500米半决赛上,任子威因被判犯规遗憾退场。

赛后任子威直言犯了“低级错误”,希望外界继续把他当成“小透明”。即使承受了压力,任子威依然不惧向前。

从平昌到北京,他的成长有目共睹。当年的希望之星,正在变得成熟、自信。

结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这个一年有五个月都被冰雪覆盖的地方,滑冰成为了很多孩子的兴趣爱好,1997年出生的任子威便是其中之一。

而他与短道速滑项目的结缘,绝对可以称得上“机缘巧合”。

小学一年级时,任子威的父亲在部队带兵,母亲忙于工作,为了能够晚点接任子威回家,报名培训班被提上日程。

彼时,任子威就读的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小学,正在建设短道速滑人才基地,报名这个培训班,每天可以晚接孩子一个小时。

“可以呀!我挺愿意让他活动活动的!”任子威的母亲听到老师的询问后很是欣喜。

就这样,7岁的任子威开始接触短道速滑。

刻苦

当时与任子威一同参加培训的有好几十人,首先面对孩子们的便是略显枯燥的体能训练,每天一小时长跑。

7、8岁的小孩正是好动、贪玩的年纪,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任子威便提出想“偷懒”。

妈妈,我今天不想练了,早点接我呗!”面对着年幼儿子的请求,任子威的母亲强忍不舍地拒绝了。

从小就听话的任子威,在那之后没有再动过“小心思”,再苦再累他都会咬牙坚持到底。

在培训班首次测试后,只有任子威一人留了下来。在刻苦训练外,出色的学习成绩也是他最终被留下的一大原因。

在小学班主任朱学苓眼中,任子威成绩优异,性格开朗,对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很是坚定。

“当时,任子威的文化课很好,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朱学苓对此至今记忆深刻。

由于任子威每天下午3点会去冰上基地训练,有时要到晚上9点多回家。为了不耽误他的学业,朱学苓每天都提前把作业布置给任子威,让他利用课间时间把作业完成。

就这样,日复一日,任子威逐渐长大。

弃“文”从“武”

任子威就读的哈尔滨师大附中,是走出过多位冰上项目世界冠军的名校。

但在步入初中后,学业压力开始增大,训练强度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为了能够兼顾学业和训练,任子威只能上主科课程,每天凌晨5点多“摸黑”来到冰场训练,晚上放学后,继续上冰训练,直到9点多才能回家。

“有一天训练结束回家,他跟我说,妈妈,我们家要是住在一楼该多好。孩子每天训练强度特别大,回到家连上楼的力气都没有。”

看着孩子拖着疲惫的身躯,任子威的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此时一个新的难题出现了。

虽然任子威缺席了副科课程,但是每次考试前的“突击”后,他总能以满分成绩通过。

出色的学习成绩,让任子威的班主任建议他走学业这条路,选择相对光明的未来。

而任子威的父亲坚信孩子有滑冰天赋,应该坚持到底。

最终,任子威选择了短道速滑。

伤病

在漫长的训练周期中,任子威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个大坎儿——两次几乎可以断送职业生涯的骨折。

“2010年他在黑龙江省锦标赛中意外受伤骨折,父母心疼孩子,我那段时间天天去任子威家,帮助他做恢复训练。2011年在省冰上训练基地比赛中他再次受伤,可孩子从来没有说过要放弃,身上有种不服输的劲头。”在启蒙教练王北铭眼中,任子威是个能吃苦的孩子。

即使经历两次严重的腿部骨折,在重返赛场后,任子威依旧是最努力的那个人。

伤病也让他的目标清晰起来:进入国家队。

13岁,任子威成为了哈尔滨体工队队员,真正走上了职业滑冰之路。

有一次,任子威的母亲到队里看儿子。一圈又一圈,当任子威滑满100圈后,累得瘫倒在冰面上。

看着喘粗气的儿子,母亲眼中泛起泪花。但在孩子面前,她依旧选择展现坚强的一面,陪孩子坚持到底。

国家队

在重伤后的第二年,任子威在全国赛中跻身前八。

2014年10月,17岁的任子威在短道速滑队国家队新一轮选拔中脱颖而出,迎来人生新转折点。

进入到国家队后,任子威师从短道速滑名宿李琰。

见到这个黑龙江小伙的第一天,经验丰富的李琰便相信,任子威未来能扛起中国短道速滑大旗。

“(大象)外号是李教练给我起的,可能是我刚来国家队时体型比较大,滑得比较沉重比较缓慢。中间大家一直这么叫,我也就习惯了。”

自此,任子威更多时候被大家叫作“大象”。

2015年12月,短道速滑世界杯上海站男子1500米决赛,任子威以2分14秒403收获个人首个世界杯冠军。

2016年短道速滑世界青年锦标赛中,任子威在全能积分榜上技压群雄,成为世青赛创办以来首位来自中国的男子全能冠军。

时间飞逝,逐渐成熟的任子威在平昌,迎来了他的冬奥会首秀。

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中,任子威与武大靖、韩天宇、许宏志和陈德全组成的中国队以6分32秒035的成绩摘得亚军。

北京冬奥

在大赛的磨砺后,任子威变得愈发沉稳、自信。

2020年2月8日,短道速滑世界杯德国德累斯顿站男子1500米决赛,任子威出场前,面对镜头做了一个吃武汉热干面的动作,为当时还在因新冠疫情而封城的武汉加油。

这一动作,俘获了太多人的心。

进入北京冬奥会周期,任子威是队内状态最出色的人。本赛季4站世界杯比赛,任子威4次站上最高领奖台。

北京冬奥会,任子威先后夺得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男子1000米两块金牌。

在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颁奖仪式上,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一群年纪可能和我相仿的志愿者,一直在唱《歌唱祖国》。我觉得,我们这代年轻人充满希望,我们可以为国家付出一切,为国家作出贡献。”

说话间,任子威哽咽了。从小在冰场上摸爬滚打,到如今站上冬奥最高领奖台,任子威自己又何尝不是充满希望呢?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24岁的任子威,正从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渴望带领中国短道速滑队再创辉煌。

他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