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你爱的是双截棍,还是双节棍背后的周杰伦?

你爱的是双截棍,还是双节棍背后的周杰伦?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4K 次

你爱的是双截棍,还是双节棍背后的周杰伦?


当年,我们爱的是《双截棍》,还是背后的那个“周杰伦”?

作者:知乎网友

如何评价周杰伦的《双截棍》?

我换个角度回答。

把歌唱理解为一种“表演行为”,即歌手所演唱的并不是自己的真实经历,而是“扮演的角色”——这就是很多人念叨的“艺术人格”、“音乐形象”之类之类的。

在华语乐坛,最常扮演的角色是“苦命情郎/桑心女人”,这大概和成人抒情在华语乐坛的流行有关,我不知道两者谁为因果。

举个荔枝啊:

林忆莲在李宗盛操刀制作的专辑中,扮演的是“为情所困的都市成熟女人”,这一形象深入人心,我接触她就是从《不必在乎我是谁》啊《夜太黑》啊《当爱已成往事》啊这类歌开始的,以至于她脱离李宗盛后塑造的新形象,我一度不太习惯。

周杰伦所扮演的角色/展现的艺术人格/塑造的形象(反正都一个意思),不仅仅更轻松活泼(小虎队之类的华语乐坛 boy-band 已经干过了),而是打破时空限制、塑造新的虚拟情景。

不,他并不是有意为此,最初的心态只是“玩一玩”罢了,结果无心插柳获得强烈反响(别忘了专辑中还有《龙卷风》、《星晴》、《反方向的钟》这类主题很传统的歌曲)。当我听到《娘子》、《印第安老斑鸠》、《斗牛》这样的歌曲,感慨道:终于有特么不绕着你情我爱主题打转的华语歌曲了。

到《饭特稀》啊不对《范特西》,这一特点被加强了,《爱在西元前》、《忍者》、《威廉古堡》、《双截棍》、《上海一九四三》(这首歌改改调式就是中国风)……甚至包括严肃主题的《爸,我回来了》,都是“扮演”。《范特西》是一场大型 cosplay 或者“角色扮演游戏”,而且此后,他对这种扮演乐此不疲。

要命的是,当最初的“无心插柳”变成“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切就变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