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 禅理故事 > 三亚80后入殓师让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三亚80后入殓师让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8W 次
三亚80后入殓师让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关于入殓师,相信很多人看过那部电影《入殓师》,就是专门为死去的人化妆整仪、纳入棺中的职业。 “让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们永恒地美丽……”对于这份职业的定义,电影《入殓师》的经典台词这样描述到。介绍过一位80后入殓师赵芳,她给遗体美容,是为了让他们更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走向下一个旅程。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对“死”尤为忌讳。殡葬从业者长久以来一直被国人所避讳。

在这篇80后故事里,我们要讲述的这位入殓师来自海南三亚,她叫常诣,多年前,18岁的花季少女常诣专业院校毕业后,只身一人来到海南三亚担任入殓师。由于世俗观念,她忍受着异样的眼光,在殡葬行业默默无闻的坚守了16年。和电影影片男主人公迫于生计选择这个职业不同的是,常诣的选择来自于外公的“指引”。 1980年,常诣出生在湖南长沙,外公执教、父母从医,可算是书香门第。1995年初中毕业,常诣的父母坚持让她选择医学,和外公产生严重分歧。 90年代,湖南对当地土葬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身为当地教育局长的外公,认为殡葬行业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说殡葬事业改革是做善事,能给子孙后代留一片净土。”因为这句话,常诣选择了长沙民政学院,就读殡葬管理系。因为这个选择,改变了她原本该从医的人生。 1997年,学习优异的常诣被推荐前往上海一家殡仪馆实习。在这里,她第一次接触到逝者遗体。 常诣回忆说,殡仪馆阴森而清冷。老师带领他们观看的遗体因为死因不同,有面容平静就像在熟睡,有的却面目全非。“有些同学当场被吓跑,有的当场呕吐。”常诣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她极力克制内心的恐惧,独自为一位逝世的老太太整容化妆。随着妆容的逐步修复,常诣的紧张感逐渐消散,当老太太安详的面容出现时,一丝成就感涌上心头。 1998年毕业前,18岁的常诣和其他3名同学从同校的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三亚市民政局选中,安排至三亚市民政局仙逸园(原名三亚市火葬场)工作。 “当时就感觉是被下放,来开荒的。”常诣回忆,当时的仙逸园很落寞,满园看不到几棵树。作为海南南部唯一的火葬场,却是低矮的砖瓦房,园内的土路一下雨就变得泥泞不堪,由于地势较低,园内很多地方常常被淹没。 由于条件艰苦,同常诣一同前来的3位同学,先后转行。而火葬场工作人员,除她之外全都是专业知识匮乏的农民。 为了提升硬件设施,常诣和全单位的人自己动手铺设水泥路,开挖水塘,种植树木,架设路灯。为了帮助其他同事提升专业技能,在工作中她手把手地传授操作经验,一有空闲,就给同事们进行业务培训。 2001年,常诣21岁,向往浪漫忠贞不渝的爱情。而这一年,一场浪漫而悲伤的婚礼,让她刻苦铭心。常诣回忆,这年年末,一位年轻的姑娘在亚龙湾玩摩托艇发生意外身亡,遗体被抬上车准备送往仙逸园时,一个小伙子也跟上了车,小伙子握着姑娘的手默默流泪。经过询问常诣得知,两人不久前领了结婚证,计划在三亚游玩后回到老家办婚礼。由于姑娘在事故中遭遇剧烈撞击,身体多处受伤。小伙子恳求常诣,一定要将妻子的妆容修复,因为他想要在妻子最后一刻,为她戴上婚戒。 在整容化妆时,常诣见到新娘美丽的脸庞时,心中涌起一股悲伤。“那么年轻美丽的女孩,就这样走了。”带着感动,常诣为新娘修补伤口、化妆。当新娘披上婚纱的那一刻,一直守在身旁的小伙子忍不住失声痛哭。在两人举行简短的婚礼后,美丽的新娘带着新郎为她戴上的婚戒,体面的走进另一个世界。 2004年,24岁的常诣被提拔为副所长,这一年,她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次重大考验。某部队一位战士光荣牺牲,但遗体面目全非。由于该名烈士是独生子,部队首长希望能给烈士整容,尽可能的安慰烈士家属。随即,正在休假的常诣被委以重任。由于遗体缝合工作量巨大,还要恢复烈士生前的面容,常诣花了六个多小时的修补,男子的容颜几乎完好如初。 “儿啊,别睡了,起来跟我回家。”当死者的母亲见到儿子遗体时,摇晃着烈士的遗体,悲痛的呼喊着。 常诣说,已经不记得为多少遗体进行整容,当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令她动容。每次,她都竭尽全力让逝者走得美丽而安详,让生者得以抚慰。 2006年10月,常诣在三亚举行婚礼。年事已高的外公从湖长沙赶来三亚,见证了常诣最美丽的时刻。常诣清晰的记得,婚宴上,身体不好的外公因为高兴,破例喝了很多酒。然而就在年底,外公忽然离开人世。 由于年底仙逸园工作量大,加上上级正在对常诣做升职前的最后考察,常诣没能赶回老家见上外公最后一面。 “他就像我生命中的灯塔,总在需要的时候,为我指引方向。”谈及这段经历,常诣数次哽咽。常诣说,虽然内心常常自责和愧疚,但看到仙逸园的发展日渐向好,心里才能得到些许安慰。“算是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吧。” 如今的仙逸园早已不是那个荒芜落寞的模样,在常诣和她同事们的努力下,三亚惠民殡葬工作不断深入,仙逸园还成功加入了国际运尸网,在国际上为三亚争得荣誉。 虽然仙逸园的服务得到迅速提升,但当地民众对“火葬”的排斥,以及对殡葬人员的偏见却不那么容易消散。 “有一次,我去参加单位一位前辈家里的丧事,那一天,他们村除了他家几乎都看不到人。”常诣说,在以后工作的多次接触中,她感觉到当地对殡葬的忌讳超乎想象。 “以前打车到单位,要提前几百米就下车。”常诣说,因为当地人的忌讳,她从不与人握手,也不会告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知道我是做这行的,他们都会躲地远远的。” 就在两个多月前,她亲自招聘而来的90后男孩小刘,因为外界压力等原因,辞了职。常诣说,勤快、聪明的小刘是她亲手培训的。“他离职时,我很难过,但是他还年轻,相信以后的路会更宽广。” “刚开始我也不忌讳说我是入殓师,但当你身边的都人对你敬而远之的时候,你自己也就变了。”常诣说,这一行,对于年轻人而言,压力会更大,但她又不希望后继无人。 “总是要有人做这一行的,只是一个职业,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和理解。”常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