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 禅理故事 > 有关于孔子的故事

有关于孔子的故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83K 次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8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子的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有关于孔子的故事

篇一:关于孔子的故事

孔子想,我孔丘名闻天下,称圣华夏,今天还说服不了一个小孩,“是可忍,熟不可忍!”转念一想,“君子无所争”,我气度如海,有容乃大,不与小孩一般见识。便拿掉大儒的身价,搭躬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我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给我们借道。”

小孩理直气壮地说:“请问先生,自古以来,是城应让车,还是车应让城?”

子路说:“你这是什么城池,只是小孩的游戏!”

“就是城池!”

缰持了一会儿。小孩自知理亏,便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吗?”

“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啊。”孔子说。

“传道授业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那您知道一些什么呀?”

孔子答道:“不是老夫夸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事我都略知一、二。”

小孩说:“天文地理无所不知。那我问您,您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有多少根呢?”

小孩灵机一动,接着问:“嫌看不风,天上的星星能看见,您说有多少颗?”

“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多如牛毛,怎么数得过来呢?”孔子为难地说。

小孩笑道:“啊,您又嫌多,那太阳只有一个,早晨像冰盘,晌午赛玉环,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

孔子想了半天,喃喃地说:“这个,这个……还真不知道。你乃神童,惟楚有才!还望多多指教。”

小孩说:“指教不敢,我现在正忙着呢,咱们后会有期。”

这时弟子们都在嚷道:“师傅,咱们走吧!”孔子只得朝小孩躬躬首:“后会有期!”心里想着,这些知识还真没好好研究过呢!随即令车夫调转车头,绕道而行。

不料,行进约一公里后,因刚才转弯过急,车轱辘折断了。孔子无奈,让子路到前边的村庄去借一把斧子修理。

子路急步来到前边的村庄,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屋里织布。子路恭敬地说:“大婶,请向你借一件东西。”那女子还未等子路把话说完,已转身从里屋拿出一把锃亮 的斧子,“给你!”子路惊呀不已,她怎么知道这是要借用斧子!妇人微笑着说道:“你不是要借一个“东西”吗?‘东’是东方甲乙木,‘西’是西方庚辛金,斧 柄是木做的,斧子是铁做的,‘金’乃铁也。你是要借斧子吧!”子路拿着斧子跑回停车处,并将刚才的事情诉与孔子。

孔子听后,慨叹不已。刚才遇一聪颖孩童,现又遇一村妇,不仅乐于助人,还十分聪敏。不禁赞曰:楚乃藏龙卧虎之地也!

那个难倒孔圣人的小孩乃是项橐。《战国策•秦策》云:“甘罗曰:项橐七岁为孔子师。”俗文学作品《孔子项橐相问语》流传神州大地,也在很早的时候就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俄罗斯等国。《三字经》中亦载:“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好学。”

因之,孔子与项橐对问系千古美谈。因湖北鄂东方言言某人喜欢巧舌争辩为磨嘴皮子 故将孔项对问之地命名为磨嘴磐将孔子绕道修车的地方称为回车埠,以纪其事。

篇二:关于孔子的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有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儿,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

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孔子被问住了,他觉得这孩子很懂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孩子说:“我叫项襄。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襄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篇三:关于孔子的故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篇四:关于孔子的故事

话说孔子,娶媳妇时间不长,有一天日头偏西,急匆匆的往家跑,撞开门就进了里屋,抬眼正看到他的媳妇正准备换衣服,衣裳刚刚脱尽,被孔子看了个满眼。当时就急了,说“你这个贱人,一点也不懂礼义廉耻,我非休了你不可。转身就气冲冲的就奔了上房,见到老娘把着经过说了一遍。气愤非常,态度也很坚决,她这么不知道廉耻的妇人,非休了她不可!老娘听完以后,笑着问,“你进门的时候,敲门了吗”?孔子回答没有,“说你咳嗽一声了吗”?孔子说也没有,老娘说,不是媳妇不懂礼仪,这事怪你啊,人家儿媳在自己的房中换衣服,没什么不可以啊?“将进堂,必声扬”你这样不懂礼貌的.贸然闯进,不能责怪你媳妇。你还整天的讲说礼数,口口声声要休了人家,这算什么道理?孔子一想,老娘说的对啊,急忙向媳妇低头认错。虽然说是个小故事,这说明一点,人就是人,总是有过错,有过必改,就是好同志。

春秋列国时候,孔子带着七十二位弟子,到处游学,宣讲礼仪之术,实际上也是现在的说法。礼,也就是现在的法。某日,来到一个小村庄,村头东头有几间草房,前边是一个宽敞的院落,是村民们聚集的一个地方。孔子走到这里一看,嗬!今天来这儿的老少爷们不少啊,正好,演说一通。夫子跟老少乡亲寒暄了几句后,席地而坐,又讲起了,什么兴邦治国,礼仪待人这些大道理。来的时候呢,在路上多喝了许多水,讲着讲着,尿憋的不行,得找个地方解决啊,转了一圈没找到茅房,正房后边就是一个大水塘,解开裤子冲水塘就撒了一泡,刚提上裤子,打北边来了背粪筐的老头儿,气冲冲的对孔子说“你这么大的一个夫子,整天到处讲礼仪,还让别人效仿你,你怎么能往水塘里边小解呢?我这一个村子里的人都吃这水塘里的水啊。老者说罢,孔子的脸腾的就红了,回身向老头儿深鞠一躬,“老人家,你可以按我说的做,别按我做的做。看起来啊。老人家没话说了。。

看看现在的社会上一些现象,现在的说一套做一套,也是孔夫子留下来的呀。

篇五:关于孔子的故事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