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格言 > 经典格言 > 杜月笙的经典格言

杜月笙的经典格言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K 次

杜月笙是民国时期上海的一个重要人物,他被称为上海皇帝、黑帮教父、上海老大等,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杜月笙的经典格言,欢迎阅读!

杜月笙的经典格言

杜月笙的经典格言

1、有时候,能被一个爱的人欺负自己一辈子,也很幸福。

2、真正的爱情不是一时好感,而是明明知道没结果,还想要坚持下去的冲动。

3、如果想不害怕明天,那么首先要尊重昨天,并热爱今天。

4、当你的脑子说着要放弃,希望在轻语,再试一次。

5、生命对某些人来说那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是在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6、生活就像淋浴,方向转错,水深火热。

7、Miss,同一个单词,既是想念,也是错过。在我最想念你的时候,我才发觉我错过了你。

8、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9、如果无能为力,那就顺其自然。

10、总有那么一些时候,别人已经说到我们心坎里了,可我们却不愿意承认。

11、等你骂人的话到嘴边 又咽回去 伤人的信息打完又删掉 你就真的长大很多了。

12、若当初不识不知不爱不恋,岂会这般患得患失贪得无厌 。

13、吵不散,骂不走,那才叫爱情。 只要结局是跟你在一起,过程让我怎么痛都行。

14、如果你太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么你的生活将变成一件裤衩。别人放什么屁,你都得接着。

15、放不下就不要放下,忘不了就先记着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在念念不忘中,已经遗忘。

16、人不彻底绝望一次,就不会懂得什么是自己最不能割舍的,也不会明白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17、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听到什么样的歌,看到什么样的文,写出什么样的字,遇到什么样的人。

18、生活常和我们开着玩笑,你期待谁,谁就会离你越远,你执着谁,谁就会伤你最深。

19、不知道是越来越独立,还是越来越心虚,走了这么久,发现唯一靠得住的还是自己。

20、成熟的标准应该是懂得何时该沉默。

21、可以说成功要靠三件事才能赢得:努力,努力,再努力。

22、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继续;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

23、即使有人打碎了你的心,总还是会有人,愿意修补好它。

24、现实会告诉你,不努力就会被生活给踩死。无需找什么借口,一无所有,就是拼的理由。

25、水的清澈,不是因为它不含杂质,而是在于懂得沉淀。

26、有时候,我们苦苦放不下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段时光。

27、有些东西就像指缝间的阳光,温暖且美好,却永远无法抓住。

28、别和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别和现实过不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29、做你自己,总有一件事你能比别人做得更好。

30、拿不动了,就放下;伤不起了,就释然;想不通了,就看淡;要不得了,就丢掉。

31、生活不是一场赛跑,生活是一场旅行,要懂得好好欣赏每一段的风景。

32、被特别在乎的人忽略,会很难过,而更难过的是你还要装作你不在乎。

33、在特定的日子,总会有那么一些伤口,在急剧地溃烂,总有些伤,更深入骨髓。

34、过去是经历,现在是尝试,未来是期待。经历过,尝试着,就有期待。

35、不管你曾经被伤害得有多深,总会有一个人的出现,让你原谅之前生活对你所有的刁难。

36、不付诸行动的梦想就像泡沫,很美好却一触即破。

37、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38、看着现在陌生到不行的人,想不到那时的我们是那么的熟悉。

39、有人感激过你的善良吗,貌似他们只会得寸进尺。

40、生活中不刻意伪装,爱情里不过度依赖,倾听时不着急辩解,说话时不有意冒犯。

附:杜月笙故事

杜月笙(1888 8.22-1951 8.16) ,原名月生,后由国学大师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典出《周礼太司乐疏》: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1931年6月9日,是旧上海的一个大日子。这一天,上海滩名人杜月笙的杜家祠堂举办落成典礼,轰动了整个上海滩。据当时报纸记载:上午9时,6 支仪仗队从“杜公馆”出发,长达数里。仪仗队过江时,甚至把十几个观看的市民挤落江中。典礼上不但有蒋元帅亲送的“孝思不匮”大匾额,南京、上海各界要人 也悉数到场。何等的风光!何等的排场!

80年后,杜家祠堂经历了时代变迁,已然风光不再。这片已经成为军事禁区的地方,常人已经很难进入。只有祠堂里郁郁葱葱的罗汉松还依稀记得,杜月笙家族在上海呼风唤雨的日子。

会做人的黑帮老大

当年杜家祠堂的落成典礼上,宣读的是国学大师、古文大家章太炎的《高桥杜氏祠堂记》。文章一开头便说:“杜之先生帝尧,夏时有列累,及周封于 杜,为杜伯。……”章太炎妙笔生花,把杜月笙的祖宗追溯到了尧,不知杜月笙当时作何感想。其实,老上海人都知道,杜月笙出身贫苦,家在浦东高桥镇南的杜家 宅。其祖父辈早已不可考,父亲杜文庆,多年在高桥镇的一家茶馆当堂倌。1888年,生下了这个宝贝儿子。因为是旧历七月十五(俗称中元节,是鬼节)生的, 取名月生。后改名为镛,号月笙。

杜月笙4岁丧母,6岁时,父亲也去世了。杜月笙只上过半年私塾就辍学了,14岁时,他背着一个小包袱来到了十六里铺闯天下。在那里,他先在水果 店当店员,练就了一手削梨的好功夫,还得了个外号“莱阳梨”。不过,杜月笙可不是个老实的店伙计,他整日与流氓混混为伍,且嗜赌成性。后来拜了青帮的陈世 昌为“老头子”,正式入了青帮。

陈世昌在青帮中辈分很低,杜月笙其实并未从他那里得到什么。但杜月笙懂得报恩,发达后把陈世昌养了起来。陈世昌有个很不成器的儿子,有 一次和人家办钱庄亏得一塌糊涂,债主追得急,陈世昌只好请杜月笙解困,杜月笙二话不说,把二万五千大洋送到陈世昌手里。结果没多久,这二万五千大洋败光 了。杜月笙又给两万,这些钱不久又被花个精光。陈世昌再也没有脸面登杜家门了。

杜月笙在青帮中迅速崛起依靠的是黄金荣。投靠黄公馆那年,杜月笙19岁,而长他20多岁的黄金荣,却已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人物。黄金荣 时任法租界的华探督察长,其势力不但遍布全上海,还达到了江苏、浙江的'许多地方。杜月笙靠着社会上学到的察言观色、灵活应变,获得了黄金荣的赏识,成为其 亲信,很快便负责经营法租界三大赌场之一的“公兴俱乐部”。到1925年,杜月笙与黄金荣等合伙开设三鑫公司,垄断了上海滩的全部与黄金荣、张 啸林并称“上海三大亨”。

上海滩素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关于杜月笙的“会做人”流传着很多“杜氏名言”: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 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钱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也正因此,杜月笙可谓朋友遍 天下,从政界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有。

与蒋氏王朝的恩怨

杜月笙最重要的朋友要算蒋元帅。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为蒋元帅镇压革命运动充当打手。4月11日 晚,他设计活埋了上海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随后又指使流氓镇压工人纠察队。他因此深得蒋元帅信任。而在蒋元帅的支持下,到1928年,40岁的杜月笙名下 就有了一堆显赫的头衔:法租界公董局华人董事、上海总商会监委委员、上海中汇银行和东汇银行董事长、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华丰造纸公司董事长,等等。

“会做人”首先要会“看人”。杜月笙和戴笠的关系就很能说明杜月笙的识人之能。1921年左右,戴笠在上海还只是一个赌场里的小混混。 有一次在杜月笙的赌场里掷骰子,技艺超群,让赌场出血不少,看场子的人要收拾他一顿,结果,戴笠指名道姓要见杜月笙。杜月笙见了戴笠,让他表演一下。一看 之后,对戴笠的绝技赞不绝口,认为此人心思手腕这么灵活,非常人可比。于是当场结拜,以兄弟相称。后来成为军统特务头子的戴笠是蒋元帅最信任的心腹。杜月 笙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和戴笠的这种特殊关系。

不过,杜月笙本人也是“有胆有识”。1931年7月23日的《纽约时报》刊出了一则新闻《枪弹未击中宋子文》。报纸引用时任国民政府财 政部长宋子文本人的自述说:“我从车站上走出来,离出口处大约15英尺远的地方,突然有人从两侧同时向我开枪……我身边的秘书的腹部、臀部和胳膊都中了枪 弹。……奇怪的是,我竟未伤毫毛。”很显然,这是为了吓唬宋子文,而这场枪击的幕后主使人就是杜月笙。原因是在不久前,杜月笙与财政部有一笔交易,他为此 支付了600万元。后来,他想讨回这笔钱,但宋子文却还给他600万元公债券。于是就有了枪击这一幕。宋子文弄清真相后,迅速把公债券换成了现金。

做的好事,也要肯定

但另一方面,杜月笙也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和一个慷慨的慈善家。淞沪抗战时,杜月笙收容、安置了大量难民,将一批批学生和市民通过自 己的门徒送往大后方。上海沦陷后,蒋元帅为了阻止日本海军过江提出了封锁长江的计划。杜月笙率先指令自己的大达轮船公司开出几艘轮船行驶至江面凿沉。其他 轮船公司也纷起响应,凿船沉江,阻塞航道,迟滞日军进攻。

1937年,上海沦陷后,杜月笙曾不惜巨资买了不少中共党组织设法出版的《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等进步书籍,烫上“杜月笙赠”的金 字送给租界内的各大图书馆。同时,他拒绝日本人的拉拢,迁居香港。在香港,他利用帮会的关系,从事情报、策划暗杀汉奸等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上海的 门徒协助军统特务刀劈了大汉奸、伪上海市长傅筱庵。他的结义兄弟张啸林有意投敌,被护卫枪杀,据说也与杜月笙有关。

1937年10月,时任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主席的杜月笙应八路军驻沪主任潘汉年的要求,向晋北前线的八路军将士捐赠荷兰进口的防毒面 具1000套,对共产党表示了合作的态度。1946年,苏北爆发洪灾,蒋元帅下令“行政院”设法救济苏北难民,以此来稳定国统区。杜月笙毫不犹豫地接下了 20亿赈灾款的任务。然后,杜月笙和他的弟子策划了一场轰动一时的“上海小姐”选举,参选的佳丽多为上海滩当红歌星、舞女。结果,大获成功,共获得捐款4 亿法币。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避往香港。因为他既不想去台湾,也不想留在大陆。不过,据杜月笙的长女杜美如回忆,杜月笙病情渐 重时,周恩来总理曾托人捎话,请他回大陆。杜美如记得,家中有一天来了“共产党方面的两个人”,有意归乡的杜月笙就托香港《新闻报》一位姓钱的总编给大陆 那边回了信。结果,那位钱先生当天喝了一瓶半威士忌,同时给大陆和蒋元帅两边写信,并醉醺醺地装错了信封。结果可想而知,蒋元帅看后很生气,杜月笙变得 “两头不是人了”。

谈及对杜月笙的评价,中国社科院民国史研究室主任汪朝光说:“杜月笙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起家于帮会,有‘黑’或‘邪’的一面,但他 又支持过抗日,也就有了‘白’或‘正’的一面。而历史评价应该实事求是,该否定就否定,该肯定就肯定。对杜月笙来说,虽有‘正’的一面,但总体而言, ‘邪’的一面更突出,不是个值得特别肯定的人物。”

家教家风

杜月笙在家中是个严厉的家长。他有5房太太,10个子女。大太太沈月英没有生育。领养一子,名杜维藩。二太太陈帼英共生育3个儿子,杜 维桓、杜维翰、杜维宁。三太太孙佩豪生育两个儿子,杜维屏和杜维亲。四太太姚玉兰是著名京剧演员,为杜月笙生养了二子和二女,杜维善、杜维嵩和杜美如、杜 美霞。 五太太孟小冬,是一代京剧名伶。去年,电影《梅兰芳》上映之时,章子怡扮演的孟小冬一时间引起各方评论。

杜月笙喜欢人们称呼他为“杜先生”。杜美如曾见过在《建国大业》中扮演杜月笙的冯小刚。杜美如评价他:样子像,演得也像,只有一点不像,“我父亲是从不戴墨镜的”。

在杜美如的记忆中,杜月笙对子女的教育极为重视,严格要求他们的学业,严禁其沾染烟赌娼。他喜欢有才华的孩子,常常跟儿女们说他小时候 穷得很,没有机会念书,要儿女们珍惜现在的读书机会。儿子杜维藩一次大考逃考,被他狠甩了两个耳光。杜美如一次外语考试成绩不佳,被他用鞭子责打10下。 阿姨心疼杜美如,让她多穿两条裤子去挨打,结果杜月笙下手更重,还不许叫,叫一声就重打。“父亲很严厉,我们见他也要预约批准。见了面主要问读书,然后给 50块老法币。”杜美如回忆说。

1951年夏,杜月笙病入膏肓。处置遗产时,身边仅有11万美元。遗产分配大致如下:每个太太拿1万美元,儿子拿1万美元,没出嫁的女儿拿6000美元,出嫁的拿4000美元。在此前,杜月笙销毁了别人写给他的所有借据。他对子女说:“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到处要债。”

1951年8月16日下午,63岁的杜月笙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杜美如回忆说:“父亲回光返照时,对身边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大家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杜月笙去世之后,杜维藩和四房姚玉兰母子、孟小冬等人都去了台湾,但除了姚玉兰和孟小冬仍经常走动,其余各房之间往来不多。近年来,杜家只有杜美如和杜维善偶尔在公众面前露面。不过,杜家后代的共同之处是都不走黑道,并且都受到良好教育,多数定居海外。

杜美如目前住在约旦,性格开朗的她至今最喜欢说的还是上海话,父亲的口头禅“闲话一句”也被她继承了下来。约旦国王侯赛因家族对中国文 化情有独钟,杜美如夫妇和侯赛因家交上了朋友。1979年,杜美如夫妇在安曼(约旦首都)开办了第一家“中华菜馆”,如今还在阿联酋开了分店。杜美如有两 子一女,其中一个儿子目前定居上海。近几年,杜美如也经常回国,多次表示有回国定居的打算。而杜美如的胞弟杜维善,目前定居加拿大,也曾多次回国。他是一 位知名收藏家和古钱币研究专家,曾两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古钱币共计1800余枚。

杜月笙和他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作为旧上海传奇中的传奇,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一部分闯荡上海滩的年轻人的梦想。不过,梦想总是和虚 幻连在一起。也许,就连杜月笙的家人、后代,也从未真正走进过他。而杜月笙留在许多现代人心目中的,不过是《上海滩》之类的影视剧所刺激起来的想象罢了。